财新传媒
2007年02月10日 07:15

小品之变:从王景愚到赵本山

这是今天发表在《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上的我的文章《难忘今宵:“春晚”和我们》的第三部分。由于全文有7000多字,所以先贴这一部分关于赵本山的,前面两部分也会陆续贴出。这篇文章是对春晚历史的一个简单的分析。我的中心观点是“春晚”已经由我们“目不转睛”地观看,转变为年三十的“伴音伴影”。     小品之变:从王景愚到赵本山
    在春晚本身越来越相对化的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赵本山却作为春晚的唯一台柱而绝对...
阅读全文>>
2007年02月05日 02:10

从两个“史无前例”看思考的角度

思考的角度
张颐武
       看问题的角度往往决定我们对于问题的看法,如果多几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我们其实就多了一点智慧和明达。人们常说的“固执己见”和“偏于一隅”就会少一些。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往往难免受到自己的生活状态、价值趋向和思维方式的限制,这种限制的不可避免就让偏见变成我们的一部分。当然偏见也会让我们有可能见到问题的一部分,对于事情未尝不是一个有用的参考,但往往过分的偏见会实实在在地影响我...

阅读全文>>
2007年01月29日 05:22

王朔:牛虻式人物

王朔:牛虻式人物   张颐武
       王朔毫无疑问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重要人物,他在当时的影响确实是无人能及。可以说,今天中国大众文化的许多方面的基础其实是王朔带来的文化风尚打下的。当年他的小说是冲击原有文学规范的重要作品,而从《渴望》开始的电视剧的创作更是首开先河,变成了今天电视剧市场运作的开端。但2000年以来,王朔似乎已经淡出了公众的视野,沉寂了好几年,有点象徐静蕾的电影《我和爸爸...
阅读全文>>
2007年01月26日 04:07

“大国心态”和“强者心态”:“帝王戏”的新想象

“大国心态”和“强者心态”:“帝王戏”的新想象
张颐武
       从《雍正王朝》开启的“帝王戏”的潮流,经历了象《汉武大帝》的轰动之后,似乎还没有停息的迹象。最近的《大明王朝》和《卧薪尝胆》又掀起了浪潮。这种电视剧的古装“大片”似乎和电影的“大片”相映成趣,都已经逐渐形成了“类型”。电影从《英雄》到《夜宴》、《墨攻》、《黄金甲》,中国电影“大片”的类型的形态已经成熟。而电视剧的“帝王戏”到了今天的...

阅读全文>>
2007年01月16日 04:35

电影需要共同面对挑战

电影需要共同面对挑战
张颐武
    最近,贾樟柯接连发炮,对于张艺谋和中国“大片”进行严辞的抨击,其主要的论点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大片”独占市场,使得“艺术电影”难以发挥,其空间被压缩了。二是指“大片”的思想意识并不适当,有严重的问题。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艺术片的导演,贾樟柯的言论当然激起了反响。在今天的媒体社会里,这样的“放话”,特别是两个大导演之间的PK,当然是好的“料”,众说纷纭,七嘴八舌的...

阅读全文>>
2007年01月14日 01:39

召唤“新青年”的精神

召唤“新青年”的精神

 

张颐武

   

     1917年的1月号的《新青年》杂志刊载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那是在当时的文化变革的氛围中的一篇煌煌大著。胡适从语言的变革出发,提出了著名的八事,给倡导白话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的基础,为“新文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视界。那正是一个社会正在剧烈变革的时刻,文化领域的沉闷压抑已经结束,一种新生的力量正在崛起之中。胡适的这篇文章正是为一种新的“现代性”的文化开辟了道...

阅读全文>>
2007年01月09日 01:53

李敖之姿态

这是一年多以前,李敖大陆行时写的旧文,现在看到关于李敖的讨论,把它贴在这里,聊博大家一笑吧。

 

李敖之姿态

张颐武

 

李敖的大陆行是一个不多见的奇观。

 

闹哄哄的一场场的大和抹不去的一片片的文化情,噪杂的媒体的轰动效应和已相隔五十多年后回家的真感慨,不断涌出的大言及玩笑和不时流露的真性情和真尴尬,这一切混杂成一种奇观。在超女的浪潮开始下落的时候,李敖给了我们新的刺激和新的乐趣...

阅读全文>>
2007年01月03日 10:39

2006:“草根元年”的喧闹

“草根元年”

   

      2006年的最为引人关注的文化的变化可以说是“草根”的崛起。这一年可以说是中国的“草根元年”。这些年来的“草根”崛起的种种迹象在这一年有了一个大爆发式的发展。从年初的郭德纲的轰动、胡戈的“馒头”和《武林外传》开始,这一年几乎所有的大大小小的文化事件都离不开“草根”崛起的大背景。这一年的让人眼花缭乱、目迷五色的种种混乱和错杂的文化事件都显示了”草根”崛起时刻的喧闹。

   

     ...

阅读全文>>
2006年12月31日 01:18

“海”的内外两边

“海”的内外两边

 

张颐武

   

   “海归”还是“本土”,这是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大家已经讨论了许多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结论。但无论如何,“海归”已经从一个时髦的名词变得普普通通,我们见到的“海归”也已经觉得平淡无奇了。连“海带”这个名词也已经流行了一些年。我们见到的有过留学的经验的人已经越来越多,过去海外经验的神秘性现在已经越来越淡了。

   

       事情其实就是如此,物以稀为贵,...

阅读全文>>
2006年12月24日 22:42

“选秀”与“讲古”

“选秀”与“讲古”

 

张颐武

    2006年即将过去,人们开始盘点这一年的文化的变化。毫无疑问,这一年的电视媒体仍然是媒体的中心,电视的影响几乎无所不在,所谓"新媒体"的网络往往还是通过对电视资源的利用来表现自己的,无论是博客还是论坛都相当依赖大量电视素材,网络虽然发达,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还是一种衍生的媒体。电视具有比“新媒体”更强大的公共性仍然是今天时代的特点,无论是丑闻还是网上的事件,都还是依赖电视创造...

阅读全文>>
2006年12月17日 02:36

全球视野 中华情怀

全球视野 中华情怀

 

张颐武

   

      这两天到澳门参加“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2006·中国澳门)”,这个会议有一千多来自全球的海外华侨华人参加,规模宏大。从这次大会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华文化的巨大的作用和影响,也感受到了散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对于中国统一和发展的拳拳关爱之心。会上的讨论和会下的交流都让人感到了一个“魅力中国”正在以自己的发展让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感到衷心的骄傲和鼓舞,也深...

阅读全文>>
2006年12月10日 23:07

从《墨攻》看“大片”

从《墨攻》看“大片”

 

张颐武

   

       最近,《墨攻》的上映又一次引发了相当的轰动。北京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幅的橱窗广告,刘德华和范冰冰身着盔甲,面色严峻地看着我们。前两天,和电影《墨攻》的主创人员监制黄建新、导演张之亮一起讨论《墨攻》的成功。我们在讨论中有一些共识,我觉得相当有价值。:

   

     从《墨攻》来看,有两个个方面值得思考:

   

      它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方面的开掘。它是...

阅读全文>>
2006年12月03日 08:59

媒体伦理的自觉

媒体伦理的自觉

 

张颐武

   

      最近,一位著名的体育评论员和一家著名媒体之间的争议变成了公众瞩目的热点问题。有关这家媒体是否公正地报道了这位评论员的争议已经成为了一个公共的议题。采访记者和被采访者在博客上各说各话,使得事件本身变得难以厘清。记者认为自己客观公正地进行了采访和报道,而被采访者则认为报道并不客观,而且进行了言辞激烈的谴责,有些说法也不很得体。记者当然也不甘示弱,也有尖刻的回应...

阅读全文>>
2006年11月26日 04:00

“丑闻”对于媒体和公众的挑战

“丑闻”对于媒体和公众的挑战

 

张颐武

   

     最近,一些娱乐业的“丑闻”,从新兴的网络媒体蔓延到了纸面媒体,形成了异常戏剧化的媒体景观。这里有关种种荒唐的事件的传闻和奇观不胫而走,变成了公众的谈资和话题。一面是自信满满的揭密,一面是否认和沉默;一面是义正词严的道德的追问,一面却又是不乏低级趣味的好奇心;一面是媒体对于公众知情权的高调的陈述,一面却是难以掩饰的对于眼球和点击率的市场追求;一面...

阅读全文>>
2006年11月19日 04:05

城市的生命

城市的生命

 

张颐武

   

     近些年来,大家对于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关注。前两天参加了一个题为“建筑 城市 使命 责任”的会议,会上建筑师和关心城市发展的人们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相当多的讨论。许多人近年来都看到了城市的历史文脉的迅速消失,城市的人文和自然环境面临的挑战,城市高速的成长在巨大的成就中的局限和业已暴露的问题。这些都已经成为讨论的焦点。

   

    但现在的问题是,城市的发展其实是诸多合力...

阅读全文>>
2006年11月12日 13:58

感怀记者节

感怀记者节
张颐武
       11月8日是中国的记者节,这一天在北京大学的百年讲堂举行了《今天,我们怎样做媒体》的公益演讲活动。我作为讲者之一在台上看着一张张年轻的、充满期望的面孔,心里感慨今天的新闻工作面临的挑战的复杂和新闻工作者的责任的重要。这些即将或者刚刚进入这个领域的年轻人的充满期望和梦想眼神让我获得了一种感动。回想八十年代,当年的反映现实的电影中总会有一个记者,一般是年轻的女性,她总是敢于...

阅读全文>>
2006年11月05日 12:15

文化产业和文化自觉

文化产业和文化自觉

 

张颐武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许多地方的政府和民间都意识到了文化产业对于发展的重大的意义。最近的许多经验都让我们感到了“地方性”的文化资源的特殊的意义。前些天到天水参加"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研讨会",会上,台湾政治家饶颖奇先生的一席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谈及798所产生的影响,已经使得这个地方成为了来自海外的旅行者来北京的时候必去的地方。旅行者在...

阅读全文>>
2006年11月02日 01:41

信任和公平的意义

信任和公平的意义

 

张颐武

   

       1025日的《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经济繁荣,与我无关?》的文章,其中讨论了美国最近的经济情况相当不错,但贫富的距离拉大却产生了问题。其中的一些段落值得引用:

   

       “虽然企业利润以及高层管理人士的薪酬在急速膨胀,一般公众的收入水平增长之缓慢却让人不安。医疗保健成本在上升,而且消费者个人负担的比例也在增加。”

   

   “退休金在减少,同样在下...

阅读全文>>
2006年10月28日 08:20

八十年代的诗意

八十年代的诗意

 

张颐武

   

       最近一段,对于八十年代的回忆和缅怀突然成了当下的文化主题。许多过来人以此现身说法,感慨当年的辉煌,对比今天的物质主义,生出了许多不胜今昔之感。而“八零后”,“九零后”的年轻人由于和那个时代已经隔得很远,那时的事情似乎已经是三代以上的奇闻,听起来也格外的吸引人。于是八十年代变成了一个神话般的景观在吸引和诱惑大家。过来人自然心潮起伏,后来者也会觉得别有洞天,事...

阅读全文>>
2006年10月22日 08:57

孔子标准像的困惑

孔子标准像的困惑

 

 

张颐武

 

    最近有关“孔子标准像”的争议一直不断,形成了媒体的热点。这一“孔子标准像”的争议涉及有关孔子的标准像是否真正“标准”,这是否是一种商业性的运作,“标准像’能否真正对于孔子的弘扬起到作用等等,其实这些问题凸现了如何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面向对今天的文化“走出去”的诸多难点和困惑,值得深入思考。这些问题的出现其实关系到新的时代我们如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