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06年03月23日 13:06

博客江湖

博客江湖
张颐武
    博客是虚拟的江湖。
 最近博客大热,人人见面寒暄:“你博了吗?”新浪的名人博客几乎是野无遗贤,将明星大腕一网打尽,更给博客的热潮加温添火。博客的风潮愈演愈烈。而且带动了传统的媒体急忙跟进。许多话题和奇闻都来自博客,不少媒体成了博客的跟班。一时间博客风生水起,风起云涌,风靡一时。我就发现看博客容易成瘾,从一个其实是杯水风波的小事开始,就从这个人的博客遛到那个人的,从这个奇闻轶事到那...


阅读全文>>
2006年03月20日 01:29

理想与现实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最近的文化中冲突越来越激烈,如何理解,这里有一点意见,请大家指教。

理想与现实

张颐武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确实是个老掉牙的话题,但这个话题还是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知识界在生活中碰到任何问题,无论是公共政策的讨论和争议,或是对某些社会问题的看法,都会形成两种人的争议。"理想族"往往陈义很高,想法偏于浪漫,觉得社会问题只要按我们的理想率性而为就会得到完美的解决。他们往往对于今天太...

阅读全文>>
2006年03月18日 00:52

也说李安和《断背山》

我对李安和《断背山》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贴出来,请大家批评指正。 也说《断背山》的启示
张颐武
最近以来华语世界都在讨论《断背山》的成功的意义。李安当然是不得了,在《卧虎藏龙》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之后,又凭这部电影得到了最佳导演,确实是一时无俩,没有人能够比肩。我们的超级大导演象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还没有过这样的奇迹,就显得好像不如人的样子。想想李安的经历也确实不能比:从华语“小片”出发,当年的《推手...

阅读全文>>
2006年03月14日 15:17

关于“新新中国”

前两周到新西兰探亲,博客更新就慢了,今天刚刚回来,贴上一篇旧文,是有关“新新中国”一说的,最近我的这个看法引起了一些讨论,再给大家提供一点资料吧。 挥别百年:中国的新生
张颐武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闻一多的这首题为《祈祷》的诗里的感慨是中国的感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那种不安的激情在这里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不安体现在诗的语...




阅读全文>>
2006年03月02日 23:40

如何让大众文化创造“中国梦”

如何让大众文化创造“中国梦” 如何让大众文化创造“中国梦” 2006年03月01日 23:46:45 中财网    “现在,财富突然有了爆炸性的增长,而增长以后的中国人开始有一个梦:买房、买车、买保险。电影《天下无贼》大家觉得好玩,其实,里面的傻根就是一种梦,他凭劳动挣钱,他揣着钱,上火车就做梦。
  北大教授张颐武的经典之说是如此的精妙绝伦,“中国模特的眼睛跟欧洲模特不一样,她们的眼睛里比别人多一种光,那光里有别墅、汽车,这是一种欲望的光芒。...
阅读全文>>
2006年02月23日 17:02

银幕爱情

银幕爱情

张颐武

中国电影里的爱情当然是年轻人的喜欢的事情。大家谈恋爱会模仿电影,而电影却又是生活的模仿。最后不知道是我们模仿电影谈恋爱,还是电影模仿我们谈恋爱。电影塑造对于美丽和青春的看法,也塑造我们的谈吐和举止,而我们往往就按照这些看法寻找我们自己的意中人,用这样的谈吐和举止来相互交往。在这一方面电影的影响力好像是最大的。因为时尚的风气就是靠电影来创造,电影明星也是最时髦的人物。一面是银幕上的...

阅读全文>>
2006年02月22日 00:46

郭徳纲给我们的机会

郭德纲给我们的机会
张颐武
这个春节无疑是属于郭徳纲的。虽然他没有上春晚,可是打出了可以和赵本山相比的人气,到处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和听到他的声音。相声已经沉寂得太久了,我还记得差不多十年以前,倪萍主持过一个中央电视台的文艺评论性的节目《文化访谈录》的最初一期就大张旗鼓地讨论相声的危机问题。这个节目早就被遗忘了,可是直到今天相声衰落的趋势也没有扭转。郭徳纲的出现似乎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相声终于又“火...

阅读全文>>
2006年02月18日 07:23

前世今生“第五代”

这是两年前的旧文,不过可以为今天大家的讨论提供一点背景资料。贴出来,请指教。   前世今生“第五代”
张颐武
“第五代”在今天当然是中国电影的一个辉煌的传奇,一个充满着浪漫意味的故事。这个传奇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叶发端,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进入了鼎盛期,直到今天硕果仅存的张艺谋神话,二十多年的中国电影史和“第五代”有着难解难分的联系。他们毫无疑问为这段电影史和文化史留下 了弥足珍贵的章节,却也...

阅读全文>>
2006年02月15日 09:59

《馒头血案》打开的代沟和裂痕

代沟或裂痕
张颐武
陈凯歌最近对于《馒头血案》感到异常的 愤怒,准备启动民事诉讼的事情在媒体里广为传播。陈的愤怒自然有自己的理由,因为毕竟是自己花费了 心血的电影,被人搞笑一番,难免心里不舒服,这也是人情之常。我们能够理解陈凯歌的心情。但其实这种搞笑的现象最近的文化中是屡见不鲜的,所谓戏拟和滑稽模仿之类的情况所在多有,也是不可避免,本来似乎无伤大雅,也不会有别人当真觉得大片《无极》从此就被搞垮了,陈...

阅读全文>>
2006年02月14日 02:01

关于读经的我见

关于目前兴起的读经热,我有些意见贴在这里,请大家教正。 “读经”的两面性
张颐武
“读经”成了传媒和文化界不断讨论的新的焦点。在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之外开始将古代典籍的传承的重要性加以凸现,通过复兴“读经”试图利用 "私塾 "的传统教育能够将中国传统的一脉精魂传之后世。在许多人慨叹传统的颓败,国学大师凋零的这个全球化时代,"读经"的似乎是恰逢其时的,它表明了一种复兴中国古典文化的宏大愿望。这当然和我们时...

阅读全文>>
2006年02月11日 03:18

电影对白的怀念

我一直对于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配音演员怀有极大的敬意。我一直觉得一种真正的“洋气”的声音是他们传递给我们的。邱岳峰的略略沙哑、毕克的 浑厚、李梓的自然、童自荣的华丽都好像敞开了一个我们想象中的西方。长影译制厂的向隽殊和陈汝斌等人也为我们熟悉,但他们的声音似乎少了一点洋气,多少觉得有些隔,不太象西方人讲话。而上影译制厂的配音我觉得好像就让我们感到了一种不同凡响的气质,一种真正的韵味。我当时一直感觉那声音里...
阅读全文>>
2006年02月09日 06:50

关于莫言的《生死疲劳》

对于莫言的新作《生死疲劳》》写了一篇短文,请大家指教。 凶悍地透视乡土中国
张颐武
如何绘制一幅乡土中国的新的历史地图?如何在一片对于“三农”重叠的、错杂的表述中凸现独特的对于中国乡村的理解?莫言的《生死疲劳》可以说是这一方面的最新的尝试,也是莫言本人对于他的农村经验的一次记忆的书写和展开。这部小说有一种难以承受的爆破的力量,它延续了莫言的强烈的风格化的特征和瀑布般流出的句子,但却又添加了一系列原...

阅读全文>>
2006年02月07日 02:56

说“八卦”

写了一篇关于八卦的文章,请大家批评: 八卦不绝
张颐武
有电影就有电影的八卦,电影史走过了一百年,八卦也飞舞了一百年。八卦一面是大众茶余饭后的消遣,一面是电影明星们相当厌恶,却又不想摆脱的必要的困扰。八卦将电影明星的神秘和银幕的灿烂化作了一种家长里短的闲话,将高高在上的偶像变成了街谈巷议的主角。农业社会里仅仅让邻里们到处“小广播”的趣闻轶事,现在变成了媒体里的公众的话题。过去是口耳相传,现在是大众...

阅读全文>>
2006年02月06日 07:18

随想昆德拉及其他

有关昆德拉,我们谈论了许久,最近看了中国人写的对于他的感觉的小说,有点感慨,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昆德拉曾经是我们中国文学的一个强有力的介入者。但那时他的介入,乃是没有合法版权和真正合适的译本的介入,一种匆忙而暧昧的介入。类似相声里“歪批三国”式的对于外国文学没有起码了解的荒诞角色煞有介事、自以为是地扮演了小丑般盲目的译介者。粗糙的、笨拙的翻译,匆忙的、迷乱的阅读,莫名的、仓促的挪用构成了二十世纪八...
阅读全文>>
2006年02月05日 08:27

鞭炮难题:“禁放”的民意和“想放”的民意

我在今天的《北京青年报》发了一篇有关放鞭炮的文章。说起禁放和想放的民意,由此看来民意如水,也是不断变的。没有一个永恒的、固定的民意。所以听民意也不容易,什么是民意就是一个为难的事情。贴在这里,请大家指教。 爆竹一声除旧岁
张颐武
今年的除夕夜,烟花和爆竹构成的灿烂夜景和淋漓痛快的轰鸣让人多了一点过年的兴奋。我们大家在聊天和看春晚之外又多了一个过年的乐趣,多了一点过年的氛围。毕竟很久没有放放鞭炮的机...

阅读全文>>
2006年01月30日 06:45

又是新年了

又过了一年,时间的旅程实在是很快。我觉得年轻的时候经常觉得时间过得太慢,而这些年就觉得时间过得好象越来越快。过年前的小学同学聚会,是为了纪念我们的小学毕业三十周年,岁月都在我们身上印下了痕迹。其实我们是1974年就应该小学毕业,但当时实行了一种“戴帽”制,我们的初中一年级就是在小学上的。今天我们上的小学“民院附小”已经不复存在。老师们也都垂垂老矣。这次的欢聚让我一下子回到了许多年前的情景之中。当时我们...
阅读全文>>
2006年01月22日 02:09

《武林外传》和“馒头血案”的后现代活力

在今天的北青报发表了一篇讨论《武林外传》和“馒头血案”的文章。在此贴出来,请大家批评。 后现代活力
张颐武
近些天许多人都在谈论CCTV8正在播出的电视剧《武林外传》,它的搞笑的风格引发了轰动效应。而同样搞笑的“馒头血案”的网络奇观也引起了轰动。一时间,搞笑的风气在主流的电视媒体和活跃的网络媒体中都占据了中心的位置。
这里的“搞笑”一面是对于已出的宏大作品的“戏仿”;一面是当时即景的随兴发挥。这些都让...


阅读全文>>
2006年01月17日 07:11

我的“超女”论

“超女”无疑是中国大众文化的一个转折的标志。我的评论贴到此处是为了对于2005年的怀念,也是请大家回头再思超女,从这里开始对于今后文化的走向进行思考。它毫无疑问是未来的一个标记,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情。 《超级女声》--打造中国梦的形象
张颐武
   《超级女声》已经变成了2005年的一个象征,这个湖南卫视的节目毫无疑问象人们所议论的那样是市场导向和商业运作的结果,但它的出现同样毫无疑问地是中国电视史的奇迹,也会...

阅读全文>>
2006年01月14日 04:54

新书的序言

又是好久没有更新博客了,最近新出了一本书,名为《新新中国的形象》。收了近几年的论文。感觉还有一点趣味和用处。现在把序言贴在这里请大家指正:

《“新新中国”的形象》序

张颐武

编完这本书,正是2005年的正月十五。窗外时时传来零星的鞭炮声,客厅里元宵晚会的欢笑声也时断时续地传过来。万家灯火中的世俗的快乐和满足已经成为了当下生活里的必然。这种生活可能没有当年的万丈豪情来得波澜壮阔,每每让高蹈的、渴望英雄...

阅读全文>>
2006年01月03日 06:48

元旦的文章

2006年开始,祝大家新年好。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贴一篇元旦日在《北京青年报》发的文章算是开年的贺礼。虽然对于大家不会有什么用,但这里的意见我自己觉得还有新意,请大家批评指正吧。 打造魅力中国
张颐武
新的一年开始了。
我们带着憧憬、期望和想象进入了2006年。在这个时刻回首2005,我们会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上的转变在发生着。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的成长,一种“新新中国”的形象开始在世界上出现了。我们...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