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又到了海子的忌日,他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三十年了。对于他的纪念这些年来一直都没有中断过。人们把许多意义和价值附着在这位诗人的身上,谈起诗歌的时候总是会谈起他。想到当年和他的交往,让人有很多感慨。八十年代初,我们中文系的同学办了一个小期刊《启明星》,有了一点反响,作为法律系同学的查海生来到我的宿舍留下了他写在十三陵附近的北大当年的分部劳动时的感受的诗。那是一首恢弘的长诗。我到现在还...
我在小学的时候,还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和父母在农村干校,那时候没有什么书看,偶然在当时借住的农民家里,看过一本二十世纪初六十年代初刚刚创刊时候的《儿童文学》。其中一篇文章到今天都印象深刻。说的是两个北京少年的老师出了个题目,是在3月初去寻找春天。在这种北方城市,3月初依然很冷很萧瑟,一个性急的少年为难了,逛了一路就开始抱怨,觉得春天还很远,从哪里能找到呢?但另一个冷静的就不一样,却走着走...
张颐武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