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感怀记者节
张颐武
   
   11月8日是中国的记者节,这一天在北京大学的百年讲堂举行了《今天,我们怎样做媒体》的公益演讲活动。我作为讲者之一在台上看着一张张年轻的、充满期望的面孔,心里感慨今天的新闻工作面临的挑战的复杂和新闻工作者的责任的重要。这些即将或者刚刚进入这个领域的年轻人的充满期望和梦想眼神让我获得了一种感动。回想八十年代,当年的反映现实的电影中总会有一个记者,一般是年轻的女性,她总是敢于揭露时弊,透视真相,有一份对于社会的坚定的承诺。这样的形象一直是对于记者生涯的一种强烈的激励和鼓舞,说明公众对于这个职业的信任和依赖的心情。我当年就曾经因为北大当时没有新闻专业所以没有机会选择这个专业而遗憾过。今天伴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生活的改变,记者的形象似乎也没有了当年的浪漫,反而面临了种种问题。我们是否还能够有这种热情,将这一工作不仅仅视为一种谋生之道,而且同样视为一个理想?如果它不单纯是一个职业,那它如何是一项志业?
   
   会上大家谈论得最多的似乎就是“责任”二字。在我看来,这份“责任”的基本的要求其实大家心里都会有杆标尺。但在今天媒体的环境剧烈变化,媒体的社会角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的阶段,媒体的责任的确有许多新的问题有待我们思考和追问。
   
   我们可以看到一面是新兴的所谓“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压力让“记者”的职业面临挑战。当技术的变革使得许多普通人可以即时地提供信息,使得我们不仅仅是媒体的消费者,而且变成了媒体的直接的介入者和新闻的发布者的时候,正式的媒体面临的问题就异常明显。当博客和论坛提供的现场消息和图片都可以和专业媒体竞争时,传统的纸煤和电子媒体究竟还可以干什么?当博客和论坛的消息不断成为话题的时候,传统的媒体人的职责又在哪里?
   
  另一面却是市场对于媒体的越来越大的压力。媒体之间的剧烈的竞争关系和强烈的营收压力都让媒体感受到一种难言的困扰。这样的环境当然对于媒体人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诟病的八卦盛行,扭曲报道和金钱至上等等问题都和这有直接的关联。
    
   这次活动的两个主题似乎就是回应这样的困扰:一个是《媒体·娱乐·底线》,另一个是《记者·良知·自觉》。大家都对于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贡献了意见。在我看来,今天的传统的媒体在新媒体和市场的压力之下,一面有巨大的挑战,另一面却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传统的媒体通过网络也突破了自己原有的区域和人群的限度,一份本来是地方性的报纸或者电视台,今天通过网络也可以有全球性的空间,同时又有远比网络更高的公信力。公众对于传统媒体的可靠性和公正性的信赖的程度其实还是远远高于网络里的论坛或博客的。传统媒体的报道大家都会援引作为谈论的依据,而网上的趣闻轶事大家首先会置疑它的真实性。所以,网络中的热门话题往往是用传统媒体的素材来引发的,而网络爆出的新闻则还要有传统媒体的调查和核实才可能成为可靠的新闻。对于评论来说,这种差异可能就更为明显,网上的评可以随心所欲,但传统媒体则必须承担责任,必须相对客观公正。因为传统媒体一面有更多的监管,一面也有一种多家媒体的互相制衡。这种对于传统媒体的信任其实是它们的最重要的资源。可能传统媒体没有网络来得快,但这里的消息可靠而经过核实;可能传统媒体的舆论不那么耸人听闻和夸张有趣,但这里的分析和讨论更为理性和客观。传统媒体其实仍然有自己存在的很充分的理由。一个博客作者不可能进行深度的采访,一家报纸就能;一个论坛里的发言者不可能拥有关于一个各种专业的知识,一家电视就可以将各种专家汇聚一堂。
   
    现在面临的挑战我觉得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市场的压力下的为了金钱丧失基本的价值而进行那种惟利是图的低级趣味和无聊空洞。我觉得大家对于媒体的批评也集中在这一方面。但大家都意识到了这种情况,对于它的警惕和自觉也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展现。但另一方面可能还没有被大家关注,却甚至是新闻工作今天已经显现得异常明显的问题。这就是一种被自身的价值观的简单和片面所局限,也被一种社会情绪所主导之后难以进行客观而平衡的报道和评论的问题。我们往往过分地有先入为主的眼光,绝对的道德和正义的价值,却往往忽视事物的复杂性和价值的复杂性。我觉得庸俗低级已经被大家自觉,但“情绪化”和“主观性”造成的偏见和扭曲却往往难以被察觉。前者是刻意地迎合低级趣味,容易被发觉;后者却是自信道德崇高或者思想正确而导致的简单化和片面性,不容易被自觉。我们往往被公众一时的情绪所左右,失掉了对于事物的长远的后果的冷静观察;了解了此时此刻的“民意”,却忽视了公众的长远利益;往往听到了此时此刻的多数意见,却忽视了少数的见解可能有的合理性;看到了“常识”的理解的价值,却忽视了知识发展和价值转化对于常识的冲击和反思的可能。我们可能仅仅得到今天的公众喝彩和支持,却没有关切经受未来的考验。我们可能乐于展现价值的正确,却没有充分的知识的准备。在今天这个越来越复杂和越来越多样的社会中,这其实是对于新闻工作的更为严峻的挑战。保持理想,可能不仅仅需要价值的持守,而且需要知识的理解和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冲破偏见和局限。这可能更加困难。
   
   但为了提升媒体的品质,我们必须在这方面付出努力。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