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7年07月29日 11:12

梦想家和大骗子

最近,人们都在议论某个急速成长的互联网企业左右之绌的困局,其创始人也变成了一个争议的焦点。反对和厌恶的认为就是“庞氏骗局”的忽悠,其实就是骗子。支持和肯定的认为就是一个雄心大志的梦想家遇到了暂时的困难,一旦东山再起就能证明他的梦想的高度。支持者把当年唱的歌里的理想来鼓动梦想未完的壮志。反对者则用在美国迟迟未归来讲其实就是临阵脱逃。大家议论的焦点就是这人究竟是梦想家还是大骗子。这其实提出了一个有趣的...
阅读全文>>
2017年07月13日 14:20

文学出现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中国文学的生态环境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新变化,网络文学的迅速崛起,拓展了文学的空间;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丰富了文学的传播途径,余秀华的成名走红,便是“新媒体时代文化奇迹的又一个注脚”。与此同时,纯文学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在张颐武看来,纯文学这种“高雅”文学,类型相对稳定,有一定复杂性,呈现出一种非常稳定的类型化的表征。支撑它的一个是相对稳定的追求“高雅”和文艺气质的中产化人群中的“小众”,而社会机...
阅读全文>>
2017年07月10日 07:52

大众文化需要“喜闻乐见”的竞争力

大众文化需要“喜闻乐见”的竞争力

最近,有报道称,为对抗美国媒体的“文化入侵”,BBC将投资4400万美元“在儿童节目服务方面做出最大的投资”,夺回英国儿童观众的心。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说明在我们所熟悉的“西方”内部,其实文化的影响力方面的状况也远不平衡。   这个状况其实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之后就常见的现象。当时好莱坞和美国的文化开始在全球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对于很多欧洲国家的文化的冲击也相当巨大。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国家的知识分...

阅读全文>>
2017年06月20日 08:41

“厂”字型:中国电影面对多重挑战

“厂”字型:中国电影面对多重挑战

 


这两天,冯小刚导演对“烂片”缘由的说法引起了社会的对电影现状的关注,也体现了电影人对电影的拳拳之心。这其实也是目前中国电影面对的复杂情况的投射。

实际上,自2016年以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就面临着增长越来越趋于平缓,原有的爆炸性增长的势头突然放缓,形成了一种新的状态。一是票房总体增长远低于预期,银幕数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票房的高速增长。二是本土电影当下明显缺少新的热点和焦点,无论是类型的发展还是影...


阅读全文>>
2017年06月08日 10:42

评2017年高考作文题

命题作文复兴 素材作文仍有空间

如何考出学生真实水平仍然是挑战

 

2017年的高考正逢回复高考40周年,引起了许多怀旧和回顾的声音,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的“全国三”卷也有了向高考四十年致敬的题目,这个被明确标定了副题是“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的作文,当然有了一种内在的历史感,让我们在回顾四十年的高考的同时切入今天的高考作文题目。四十年已经很久了,中国的变化也真是巨大,而高考仍然伴随着中国人走向未来。...

阅读全文>>
2017年06月07日 08:14

高考四十年:中国发展的重要动能

高考四十年:中国发展的重要动能 今年的高考在即,从1977年底恢复高考到现在,已经过了四十年,从那时到现在每到高考时,都是中国的年轻人的重要的时刻,也是社会和家庭聚焦关注的重要的议题。   四十年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中依然是很短暂的一瞬间,但对于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来说已经是很长的阶段,对于一个人来说几乎就是他将近半生的时光。这一段历史也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全部的历程,而高考的恢复正是一个历史的关键的节点。恢复高考,其实是中国社会彻底告别了...
阅读全文>>
2017年06月01日 10:27

90后前所未有地自由,也前所未有地软弱

90后前所未有地自由,也前所未有地软弱

音乐节是年轻人的狂欢。

张颐武说:“当时80后出来时,老一代的中国人觉得后生可畏,年轻人开始生猛了,他们想着等到90后冒出头还不知道该有多激烈,然而现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90后好像对现状满意度更高,在社会话题上,不像上一代人那么激烈。”

/苏马

“中国原来那种靠劳动致富、靠生产积累挣钱的观念,在他们这一代年轻人身上彻底改变了。”

张颐武认为,出生于1992年及以后的新一代中国青年赶上了前所未有的好...

阅读全文>>
2017年05月11日 11:04

从《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到《琅琊榜》,网络文学走过20年

1999年,被认为是华语网络文学起点的痞子蔡的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网络流行一年之后,出版了纸质版,当时是我为这部书写了序,题目是《让时间去说》,表达了对于网络文学未来的乐观的期许。从那时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八年,时间真的说了许多许多。   现在中国的网络文学已经变成了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文学现象,已经成为了年青一代阅读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也对影视剧的创作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同时从世界文学的...
阅读全文>>
2017年04月21日 09:26

如何补齐优质大众文化产品的“短板”

如何补齐优质大众文化产品的“短板”

 


 

人民的名义轰动,其实给了社会很大启发。我们可以看到真正优质大众文化确实能够产生极大的正面积极的响,社会很大的作用这其实人们思考如何出产优质的大众文化产品,大众文化的活力高雅文化的发展齐头并进

文化产业发展关键是提供优质的文化供给,其中有两个方向值得注意:一是大家经常谈的优质传统文化、经典文化高雅文化,在传播上还有局限,跟一般公众还有距离,如何更多的人...


阅读全文>>
2017年04月11日 08:57

科幻小说与当下中国:主流化进程与新想象

科幻小说与当下中国:主流化进程与新想象

中国的科幻文学最近十年有了明显的复苏的趋势,一面有了许多重量级的新的作者,如刘慈欣、王晋康、韩松等等,也有许多新人在涌现。这些作者都已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的肯定,也有了自己极为稳定且还在不断扩大的读者群。另一面它在网络中引发了热议,激发了诸多的网络上的阅读和讨论。这个在中国命运多舛的文学类型似乎再度得到了发挥的机会。我们可以看到科幻文学在文学发展的进程中的“主流化”的进程已经开始,科幻文学已经彰显...

阅读全文>>
2017年03月31日 08:58

弘扬传统文化应注意转化

最近几年,我们看到“传统文化热”持续升温,整个中国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进入了新的阶段。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当下价值,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普及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了更强烈的兴趣。在一个经济条件相对富裕,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告别了民族悲情和屈辱感的大背景下,我们开始认识到“具体”的传统文化对我们日常生活和价值选择的意义。   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日益深入,一方面是我们的社会获得新的“文化自信”的...
阅读全文>>
2017年03月24日 08:33

中产的参与与“平淡感”的超越

看韩国朴槿惠的弹劾案,让人们印象最深的韩国的大规模的,持续了几个月的街头运动和政治抗议活动。这直接导致了朴槿惠下台,甚至韩国还有政党要将这大规模群众运动申请诺贝尔和平奖。当然也有西方媒体对于这情况感到困惑,觉得韩国的这种政治热情的强度似乎让他们不解。实际上,很多人对东亚或一些非西方社会在政治上出现的“激进化”的倾向感到兴趣。这种激进化往往对于其社会的进程的意义是复杂的,有些是并不积极的。   有个...
阅读全文>>
2017年03月22日 07:22

对“现代”的中国思考——冯友兰《新事论》

对“现代”的中国思考——冯友兰《新事论》 冯友兰先生在抗战时期连续写了六部以“新”命名的著作。他将之称为“贞元六书”。“贞元六书“其实是包含巨大文化关怀的整体,这六部著作是“贞元之际所著书”,冯友兰晚年陈述当年著书的宗旨时指出:“所谓‘贞元之际’,就是说,抗战时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时期。当时我想,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中国大部分领土,把当时的中国政府和文化机关都赶到西南角上。历史上有过晋、宋、明三朝的南渡。南渡的人都没有能够活着回来的。可是这次...
阅读全文>>
2017年03月13日 10:22

如何面对中产生活的“平淡感”

如何面对中产生活的“平淡感”

——从《廊桥遗梦》的作者故去说起

 

《廊桥遗梦》的作者沃勒2017年3月10日故去,激起了人们对这部书的回忆。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这部书曾经红遍了世界,而斯特里普和伊斯特伍德两个老戏骨主演的电影也曾经让人们唏嘘慨叹。这也让那衣阿华的麦迪逊的桥成了一处很多人去凭吊的景观。当年这部书和电影的影响力无远弗届,在中国激起的回响也格外大。一度成了相对比较“文艺范”的流行文化的翘楚。很多当时的人们为这部感伤作...

阅读全文>>
2017年02月20日 15:57

认同问题和亨廷顿的洞见——重读《我们是谁?》

认同问题和亨廷顿的洞见——重读《我们是谁?》

2004年亨廷顿出版了《我们是谁?》,这部书当时在美国和全球似乎都引起了诸多的批评和争议,也受到了自由派的知识分子的强烈的批评和指责。这部书出版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亨廷顿逝去也已近十年,但从今天的特朗普上台和最近世界的一系列的重大的变化来观察,这部书真是有预言性的著作,可以说是从认同的角度很有预见性地阐释了特朗普上台的社会基础。这部著作的意义今天看来是非常重大的,因为他提出了对于全球都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阅读全文>>
2017年02月12日 08:49

从特朗普看社会的分裂

——在“工业化人群”与“后工业化人群”之间   特朗普的矛盾形象   最近有趣的是特朗普被许多主流媒体和社会力量一面勾勒为一个暴君式的自大专断的人物,另一面却嘲笑为一个荒诞离谱夸张的角色。他似乎被反对者在暴君与小丑之间不断勾画。一面是比总统更大的危险,一面是不像总统的滑稽。这种勾勒其实投射了社会分裂和特朗普和他所代表的力量缺少话语权的结构。   特朗普最近的作为,反映出他对他的国内支持者的要求...
阅读全文>>
2017年02月09日 07:27

心里有鬼

心里有鬼 在传统的世界里,鬼是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和感觉的一种投射,鬼是人们所不能控制、难以了解的幽暗的一面。它既对应着“神”的无限的崇高,也对应着人自己的复杂和微妙。它徘徊在人们身边,总是给我们透射着人性本身的困惑和难解的一面。人们常常把暧昧含混的所有东西交给了鬼。   鬼在现代中国扮演的角色是极为矛盾的,它是现代的光芒必须驱赶的幽灵,是难以存在的东西。但鬼是现代中国挥之不去的梦魇,它活在人们的心里,难以忘...
阅读全文>>
2017年01月27日 10:57

人在哪儿,家就在哪儿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农耕时代形成的节日,传统时代,从冬天一直到新春,是农闲时节,也是一年中最大块的自由时间,因此很多文化活动都集中在这个季节,春节是其中最重要的的代表。   过去的农业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活动,因此家庭伦理在社会中极其重要,春节的文化习俗,通过一系列的节日文化、仪式、活动强化家庭伦理,让人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家庭、亲情的重要性。   在今天,春节的这个功能依旧存在,但同时,它又有了...
阅读全文>>
2017年01月24日 10:19

特朗普:观念与话语的冲突是症结

看特朗普最近的作为和就职演讲,让人感到他还是当时竞选时的风格。完全把自己当成华盛顿的外来者,也觉得自己是具有魅力的超凡领袖,对于这些年来的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视为敝履,加以痛斥。对冷战后主导全球的那一套被中国网民称之为“圣母”“白左”的文化理念极为蔑视,也对于传统西方的自由民主等理念并不强调。这些都摆在脸上,直接说出来。他的观念是国家利益至上,美国第一,主张爱国主义。对世界的看法是不再想在观念上主...
阅读全文>>
2017年01月22日 10:53

乡愁记忆与当下生活

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已经播出。《记住乡愁》对中国的乡土文化进行了深入开掘和展现,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声誉,也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兴趣。它所表现的中国乡村生活的独特形态让今天的人们有所触动,让他们的内心对于乡村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自己的生活也有了反思的愿望。《记住乡愁》引发了大家对乡村生活新的观照和感悟。第三季则另辟蹊径,把对古镇的展现作为中心。诸如乌镇、朱仙镇等我国著名的古镇都在这一季中得到了展现,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