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年来,中国文学的生态环境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新变化,网络文学的迅速崛起,拓展了文学的空间;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丰富了文学的传播途径,余秀华的成名走红,便是“新媒体时代文化奇迹的又一个注脚”。与此同时,纯文学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在张颐武看来,纯文学这种“高雅”文学,类型相对稳定,有一定复杂性,呈现出一种非常稳定的类型化的表征。支撑它的一个是相对稳定的追求“高雅”和文艺气质的中产化人群中的“小众”,而社会机构支撑的则是纯文学的基础。具体如何看待这些新的文学文化现象,以及怎样应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近日来深,接受了深圳商报《文化广场》记者的专访。
 
传统文学写作面临新挑战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近年来,在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之下,文学传播形式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并不像过往以文学期刊杂志为主,比如余秀华就是在网络大潮中走红的诗人。这种传播媒介的变化对文学的影响对多大?新媒体环境下对新作家的发掘是否更有利?
 
张颐武:不是说更有利,而是两个平行空间的互推互动。的确,当前写作平台和传播平台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像余秀华,其实还是要从传统路径的角度来理解她和她的诗歌的网络走红。诗在网络里传播也是很久了,从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逐步普及开始,诗歌的传播就是其中很大一部分,诗歌一般篇幅小,在网络传播也是很方便的。尽管通过互联网传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仍保持在原有的框架之内,只是增量扩大了,也有了更为便捷和广泛的传播,这有点像报纸的电子版等。
 
但同时,传统文学现在面对另一个平行空间,即出现了跟传统纸质文学完全不同的庞大的体系——网络文学,这跟原有的文学体系是不兼容的,但像余秀华的诗歌在两个体系之间还是互相兼容的。从21世纪初开始,网络文学体系逐渐发展,至今已经很庞大,出现了丰富的类型,其盈利模式也不像过往那种出书销售,而是通过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得到打赏付费,这是新的模式。而余秀华这类的诗人还是在走传统路子出版卖书。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网络新媒体快速发展,作家应该怎样应对这种时代趋势?
 
张颐武:80后之后的作家,较少有原来纯文学的创作了,大部分都被网络文学创作所吸引而去。也就是说,现在实际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网络文学体系。虽然原有的文学体系和文学框架还在,比如期刊杂志还在办。由于这两个体系是平行的,互相并不干扰,现在的年轻人就要考虑选择加入哪个体系。但是,原来的作家还是在原有的体系里活动,该怎么写还是怎么写,该怎么出版还是怎么出版,虽然他们的作品也会介入网络来做一些传播。换言之,他们在原有的文学体系里,通过网络来做一些介绍宣传,或出版电子书,这只是传统模式的延伸,也还能够吸引一些作家。但是,原有的文学体系并没有动摇,一方面有社会的支持,另一方面又有稳定的市场,作家在这种稳定的体系里还是能够获得原有的位置。应该说,传统文学由于网络的出现有新的增长点,这既带来帮助又有一些冲击,冲击实际上并不是很大。
 
实践发展出新的理论思考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今天的世界变化目不暇接,这是人工智能时代,是新技术主义时代……种种新的文化现象,给您的文学文化批评研究带来多大的影响?
 
张颐武:肯定是有很大的影响。中国出现很多新事物,像欧洲都没有形成中国这样的网络文学新形态,又如职场文章在海外也不流行,我们在中国看到很多新的事物,在网络文学里看到非常多新的增长点,这都是原本的世界文学里没有的东西。同时,电影电视跟网络文学之间的互动非常紧密,以前是经过小说改编,现在除了个别作家和老一代导演的作品介乎纯文学和通俗文学之间,其他影视剧都是大量从网络文学汲取资源,网络作家不在原有的纯文学研究的范围内,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好的研究对象。但是,当原有的理论框架都不够用了,就需要新的知识。写作会不会也面临新的挑战,比如通过机器人写的诗歌,有些已经很难识别,小说还有难度,故机器人诗歌对批评家来说也很有挑战,这些都构成了新的课题挑战。新的变化会带来许多新的可能性,值得我们去探究。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您会对这些新现象新课题感到某种研究焦虑吗?
 
张颐武:当然,有的时候面对一个新现象的出现,会感到批评理论不够用,分析能力有局限,那怎么办?就需要结合现实改变理论分析途径,一旦适用,那么自己的理论能力就有进展了。今天的现实提出了很多新问题,故需要我们通过实践对现实发展出新的理论思考。所以,这个时代非常有意思。我们处在最有挑战的时代,研究的都是新问题,都可能开拓一个新领域。特别对年轻学者来说,也会有很好的机会。简言之,我们现在一方面是不断面对新现象,另一方面是自己的理论不断在修改提升,从而创造新的理论。
 
(深圳商报魏沛娜采写)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