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文网络文学追上世界脚步 

张颐武

 

 

   正在北美热映的“虐恋影片”《五十度灰》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目前,该书已被翻译成50种语言出版。在中国,由热销网络小说《何以笙箫默》改编的电视剧不久前再次引发热潮。据报道,中国网络小说的影响力开始走出国门,邻国越南就专门有人翻译中国的网络作品,点击量常达到上千万。实际上,据笔者观察,中国网络小说从活跃度、读者数量以及个性特点等方面,都是其他语言的网络文学难以比拟的。
    1999年,一个笔名为“痞子蔡”的台湾青年的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出版了纸质版本,笔者当时为这部书做了序,题目叫做“让时间去说”。这部书令网络文学在中国真正开始引起关注。时间过去16年,现在中国的网络文学已经变成不可忽视的重要文学现象,成为年轻一代阅读的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同时从世界文学的角度观察,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汉语写作的网络文学可谓一枝独秀,它的成熟程度和独特的运作方式都是世界其他语言的文学难以比拟的。网上阅读文学作品开始和纸上阅读并驾齐驱,成为一种具有吸引力的文学阅读的新形态。今天的网络文学一面依托专业的文学网站,这些网站发表的作品已经有相当的数量,其中不少网站的读者群相对稳定,读者在其中不断发现好的作品,引起流行的风潮。另一方面则是许多重要网站也在发表文学作品,同样吸引了不少读者。当年一些理论家设想的大家共同在网上创作的实践,并没有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写作仍是个体性的创作活动。但网络写作和网络阅读已构成值得中国文学界高度重视的现象。这种文学现象给予人们的启示,不仅限于本土,也值得世界关注。
    这些新的形态是和网络文学的读者构成紧密联系的。网络阅读的读者主要是青少年,他们的阅读趣味实际上支配着网络文学的走向。于是网络文学就天然地具有“80后”和“90后”的文化烙印。他们没有历史重负,更注重表现自我的想象力和个体生命的细微感受。网络文学的潮流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以玄幻、穿越等想象力高度发展的作品为中心的写作趋向。这种作品往往重视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和奇幻的传奇故事。这样的文学类型由于中国20世纪历史中现实问题的紧迫和严峻而没有发展的基础,因此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并不发达。但在网络文学中得到了长足发展。另一方面是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初入职场的年轻白领的生活为题材,表现青少年遇到的成长问题。这两类作品为文学提供了新的表现空间。
    网络文学往往篇幅浩瀚,形成和纸面文学不同的形态。许多作品具有积极意义和文学价值。一些纸面文学的作家也在网络上发表作品,网络阅读也已经呈现更加丰富的面貌。最近几年,手机阅读更为网络文学提供了极为便捷的方式。
    有大量读者的网络文学还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收入模式和良性运营的路径。读者和作者的关系也远较传统纸面文学紧密。双方在网络上互动频繁,作者对读者的需求非常熟悉,读者对于作者的影响也是即时性的。作者每天在网上要贴出自己作品的当日部分,而读者每天的追捧阅读和品评也非常及时。这是纸面文学不能比拟的。
    从全球看,以中文写作的网络文学在活跃程度、读者数量、影响力和鲜明特色等方面,都是其他语言的网络文学难以匹敌的。这和阿里巴巴、微信等一样,都是具有本土特色的网络文化的创新产物。许多网络作品也为影视改编提供了素材,不少喜闻乐见的影视剧都来自网络改编。当然,网络文学的质量还良莠不齐,有不少粗制滥造之作,但社会和公众以及传统文学界需要对十多年来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也需要对它的未来持续关注。

0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