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读者?
张颐武
如何面对读者,是文学实践和理论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文学永远在面对读者时才得以完成自身,因为文本总在询唤和选择它的读者。没有读者,文本只能静静地放置而不会在世间产生影响。读者是文学在一开始就预设的“阅读”的展开的前提和条件,也是文学存在的最为重要的理由。无论作者在开始写作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想法,他总是在开始之前已经预设了他的所谓的“隐含读者”。他明白这些读者对于他的期待和想象,他也还是期望这些读者能够理解他的写作。但作者、文本和读者的关系其实极为复杂。作者不能忽视读者,需要考虑他的阅读的感受,但作者也不能迎合和取悦他的读者。在忽视读者时他的写作会变成孤芳自赏,在取悦读者的时候他的写作就会变成媚俗低级。这些其实是文学作者所遇到的复杂的挑战。
从今天看,文学置身于一个新的平台之上,它在这十多年中的扩张其实是引人瞩目的,同时也是激起了最大的困惑和争议的。我们对于文学判断的困扰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个方面。整个中国的文学领域这些年来其实在经历着一个格局转变的过程:也就是在原来已经形成的文学界之外出现了仍然以传统的纸面出版为中心的类型文学(如青春文学等)和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文学,这些新的文学空间经历了这些年的高速的成长已经逐步发展成熟。目前,一方面是纸面出版和“网络文学”双峰并峙,另一方面在纸面出版方面,传统的“纯文学”和”类型文学”的共同发展也已经成为新的趋势。“类型文学”在传统纸面出版业的市场已经显示出了自己的重要的影响力。目前的情况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简单,“类型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崛起并不是以传统的“纯文学”的萎缩和消逝为前提的,其实三者者不是一种互相取代的关系。传统的文学写作仍然在延续和发展,我们发现传统文学界仍然相当活跃。这是新的文学市场的出现,也是是文学的一个新的空间的发现,它们和传统的文学界其实是共生共荣的关系,而不是互相取代的关系。它是文学的总量的增多,而不是文学的萎缩。它们和传统文学既有重合、相交和兼容的一面,也有完全互不兼容,各自发展的一面。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这里要看到的是中国文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的一个结构性的要素,而不再是一个时间滞后和空间特异的“边缘”的存在。它已经不再是巨大的被忽略的写作,而是一个全球性文学的跨语言和跨文化阅读的必要的“构成”是所谓“世界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文学不仅是全球华语文学的中心,也是新的“世界文学”的新空间。我们也可以发现,今天的全球华语文学的面貌也有了新的变化,全球华语写作的活跃和发展也改变了我们对于华语文学的传统认识。
这些重要的变化使得文学和读者的关系正在面临新的状况。今天的文学的读者一面是以中产群体和80后、90后的年轻人为中心的本土读者,一面是对于中国文学有兴趣的全球的读者。中国文学一面不能回避这些读者的需求,一面也必须超出这些读者的要求。一面要和这些读者深入地对话,一面也要给予这些读者新的想象力和走向未来的可能性。文学需要在这些读者之中,也要在这些读者之上。既让这些读者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也让他们看到文学的反思和探索的功能。这样文学才能构成一个有活力的社会场域,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