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别把毛坦厂中学当怪物围观

张颐武

 

 

毛坦厂中学复读的让人震撼的景观,让我想到了二十多年前刘震云的著名小说《塔铺》,那是我们那一代的曾经的高考记忆,也是中国几代人刻骨铭心的回忆。岁月流逝,但高考仍然是中国人视野中最重要的考试,也是中国社会公平的最重要的象征和保障。即使在计划经济时代,高考也是农村孩子走向城市和新生活的最重要的途径。到了八十年代之后,高考的意义进一步凸显。看毛坦厂中学的情景,我们仍然要感慨中国虽然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但高考仍然稳定在中国社会的焦点上,也仍然是千千万万父母和孩子最大的人生的挑战。

今天在中国,随着大学的扩招上大学已经不像我们当年那样难,但年轻人的自我期许也已经更上层楼,上好的的大学的竞争仍然异常激烈。当然也有了不少多元的选择的可能性,如家境好的家长可以将孩子送到海外留学,但其实在海外上完大学之后要回到国内发展,还是需要和国内的大学生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目前对于高考,往往人们的想法是矛盾的。一方面确实社会已经注意到高考制度的一些问题,关于它的改革的或激进或稳健的实践或讨论也时有所闻。但另一方面,高考对社会公平的意义也获得了社会主流的一致的肯定。高考需要改革得更加合理和适应时代的要求,但这一考试的基本的方式不应该随意变动,其实正是社会的主流的呼声。

对于通过分数标准进入大学的方式,虽有一些争议,但在当下的激烈的竞争之中还是最为行之有效。其他的高校选拔大学生的方法虽然有其各种角度的优点,但其标准却由于没有像高考这样的“硬杠杠”而受到诟病,也容易增加“寻租”的空间。从目前的情况看,高考仍然是社会阶层上升的最有效和最现实的途径。几十年来它赋予了中国社会更多的阶层流动性,给了千千万万普通人家的子弟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和可能。今天看来近三十年来成长起来的中国精英很少没有经过过高考的洗礼。无论是IT精英,还是政府官员或企业家,多数都是经历了高考的历练的。而就是家境好的孩子,也希望通过高考证明自己,而不是躺着父母的身上“啃老”。高考成功的梦其实是许多中国少年的中国梦的第一步。这其实是这个社会弥足珍贵的向上的力量。我们当然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给各种各样的人发挥自己的可能性,其实现在这样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多了。三十年来中国的发展很顺畅,中国的多数精英都是经过高考的考验后走向成功的,说明我们大学选拔大学生的方式在总体上是有效的。实践证明有效的制度就只能适当地调整改革,不必过于激进地乱动对于这样关系到千千万万人和家庭的制度,匆促地试错或冒进地变动都会引发更多更复杂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其实毛坦厂中学的状况,一方面当然有其值得反思和诟病的方面,但另一方面何尝不是对于年轻人的一种历练和考验。中国仍然是一个人口大国,激烈的竞争仍然是社会的必然。每个年轻人其实还是需要面对挑战。社会应该给年轻人更多的基本的保障和更多的机会,但追求美好的生活的最终的保障还是自身的奋斗。我们应该知道,人生的路上一定有许多艰难,高考不过是其中的一步。社会需要给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华的机会,但面对高考的挑战勇于面对,也是人生的一次考验。多少年后,我们回忆起面对挑战的那一刻,会有复杂的感情。但面对困难勇于迎接挑战却是人生里美好的时刻。我们在批评和嘲笑毛坦厂中学的一幕幕,我们在批评高考的时候,也要看到这一考试对于年轻人的巨大的意义,看到年轻人勇于拼搏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在努力让 高考制度更加合理的同时,也要为参加高考,迎接自己的人生考验的年轻人喝彩并给与他们更多的激励。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