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曹雪芹的奇迹

张颐武

   

   中国现代文化一直感到困惑也一直在深入探究的,就是曹雪芹这个人物的命运和身世。他一直是现代中国文化的传奇,也是现代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的焦点之一。在他身后的一百多年的中,中国仍然处在传统社会中,这个人和他的作品虽然已经流行,却是社会主流之外的边缘的存在,他的巨大的意义还在等待五四之后的现代中国人发现。他其实是传统中国给予现代中国人的最伟大的遗产,其价值却有待现代中国的判断和理解他这个人的文化创造《红楼梦》如同一块和氏璧,等待着历史和读者的理解。正是由于现代中国人有了不同于传统的价值观,他的《红楼梦》今天的中华文化的最重要的经典地位其实正是中国的现代文化所赋予的。现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于曹雪芹的重新发现。从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开拓者胡适,到周汝昌这样以曹雪芹和《红楼梦》为毕生志业的学者,这些知识分子都在《红楼梦》的作者的确立和曹雪芹的生平的研究和方面倾注了心血。

曹雪芹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生平事迹其实只有一些模糊的线索,他的坎坷的一生只有一些节点为我们所了解。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和家世的考证现在是现代文化中独特的“红学”中的一个分支“曹学”研究的对象。他作为《红楼梦》作者的身份也曾屡受质疑。但这其实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断裂的一个表征。在传统社会中,小说是一种文化等级相当低的,小说既无法给作者带来社会声誉,也无法带来经济的收益,而小说的传播也具难以带来经济收益。因此,小说的著作权对于传统社会来说没有意义。“作者”的概念,在福柯看来其实是一个和市场中的交换关系之中的所有权紧密相关的概念。所以,中国古典小说的作者,除了不多的有清晰记载的作品之外,其实都是在现代才通过深入的研究才确立的,而像《金瓶梅》这样的作品的作者究竟是谁到今天也还是学术界研究的对象。但曹雪芹却是一个类似莎士比亚一样的象征性的人物,他是中国古典文学最后的成熟的典范的作家,是中华文化传统的最后的集大成的符号。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中都有传统的殿军,也开启了新时代的象征性的人物,如莎士比亚或塞万提斯这样的人物,曹雪芹无疑就是这样的人物。

曹雪芹只有未完成的《红楼梦》,但这却是现代中国的作家文人们不断回首的典范,是具有高度当代性的作品。。像张爱玲的晚年隐居美国,把大量的精力倾注在《红楼梦》的版本的考据和研究之中,而像王蒙、刘心武这样的当代作家,也都是以作家的身份进入了《红楼梦》和曹雪芹的研究。谈“红”是现代中国文化和传统最直接的交汇点。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研究从来不是一种纯粹的学术研究,不是对于古典知识的认识和分析,而是始终“活”在当代中国人心中的现实的存在的阐发,是当代性的展开。《红楼梦》对于当代人的意义似乎远远超出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那些作品都是以古典文化经典的形象成为我们的知识的一部分。但《红楼梦》却仿佛是一部现代的文化经典,是古典跨入现代,介入现代的标志。曹雪芹的这部未完成的作品和他本人一样好像始终活在今天。于是通过探轶发掘未完成的部分,也还能够为社会所接受。如1987年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就用了探轶的成果作为故事的结尾,而抛弃了高鹗的续书,而为这部书写续书的尝试也层出不穷。这也为这部著作的当代性提供了有趣的例证。

但《红楼梦》跨文化传播由于它的深刻和复杂反而有些障碍,太深入地反映了一种文化的特质和精神,在传播过程中就存在一定的跨文化的难度,因此,从介绍曹雪芹作为文化象征性人物的高度价值和他的著书的过程入手,由此让人们更好地认识《红楼梦》的价值也是具有很大意义的。曹雪芹当年在北京西山一带活动这一点已经有相当多的共识,对于这一文化遗存和历史记忆空间的保存和传播自有其相当的价值和意义。我们需要让中国的年轻人了解曹雪芹,让世界各国的人们像尊重莎士比亚或塞万提斯一样地尊重曹雪芹,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