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生活方式转变的文化表征

北京大学   张颐武

从今天回头看,2012年的一些代表性文化事件其实都喻示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深刻转变。无论是《舌尖上的中国》所引发的强烈兴趣,还是《泰囧》的票房奇迹,其实都是新的社会状态的重要表征,也凸显了中国大众文化的新活力。

  这两部作品的意义,在于它们都显示了中等收入阶层对于生活的新期待和要求。《舌尖上的中国》对中国美食文化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精心的挖掘,表现了一种日常生活引发的微妙的对于食物的感情。这种感情并不浓烈,没有产生那种强大的冲击力,而是在悠缓平和之中透露出从容和安详,其间的韵味和情感都是在日常生活的平淡下面感受到的。这种风格似乎是我们的纪录片中极少见到的。它的难度就在于这不是用理性来制作的纪录片,而是从人们的味觉出发,以感觉开始的一种文化追求。这部电视片之所以引起了如此大的反响,引来这么多人的关注,其实也反映出当代的一个潮流,即日常生活的精致化空间已经确立,整个社会,尤其是作为社会中坚的中等收入者已经开始领略中国生活中的优雅品味。由于中国人的生活曾经一直处于一种匮乏的状况,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经历了不短的大的铺张时代,以多为好,以高档为好,“大吃大喝”一度成为一种难以消除的社会风气。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过去太过于匮乏所产生的“补偿效应”。

  《舌尖上的中国》的美是生活之美,开始发现和品味本土日常生活中的美,从这种生活的美发展一种精致文化,而由此也可以达到一种社会认同。通过这种日常生活的精致化而来的对于中国的认同确实是一种新的事物,它是中华民族跨出了自己的历史悲情之后所产生的新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正是中国文化魅力中缺少我们的体认和发现,却不可忽略和具有相当价值的部分。中国人开始注重自己的日常生活,开始让自己的生活精致化,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提升,也是中国的生活值得我们迷恋的一部分。这是中产化的一个明确的生活提升要求的体现。

  而《泰囧》最为重要的特点是敏锐地抓住了当下的中产阶层的“高帅富”(作为中产的后备军的8090后)的“屌丝”精神状态,凸显了当下中国的焦虑和困扰,展现出日常生活中对于“幸福感”的渴望。这里的徐峥是高帅富的代表,被力争上游的欲望煎熬着,被成功的诱惑吸引着,失掉了自我,家庭面临着危机,因此也充满了苦恼和矛盾。他的泰国之旅充满着勾心斗角和利益追逐,他已经完全失掉了对生活中其他事物的兴趣。王宝强则是一个卖葱花饼的“屌丝”,随着近年体力劳动收入的增加而开始富裕起来,也怀着梦想出国旅游。两个人形成对照,徐峥见多识广,有着国际接轨的气派,当然看不起王宝强,但其实他的脆弱和焦虑也暴露得格外清晰。成功人士的自得掩不住失掉了正常情感和生活感觉的痛切。王宝强则在屌丝的憨直和笨拙中凸显了强大的一面,也表现了他的温情和敦厚。这两个人其实一体两面地表现了中国社会在迅速地中产化过程中所面对的复杂心理和文化困扰。对于中产阶层和他的后备军来说,力争上游、渴望成功是其存在的基础,但由于这些年在奋斗中失掉了许多,近年来对于这种简单的价值的厌倦也开始出现。而王宝强的屌丝的纯朴一面受到嘲笑,一面也受到羡慕。他的“现世安稳”的生活观,对患病母亲的关爱和对生活的单纯梦想,都显示了他强大的一面。佛教所形成的超越性氛围更给了喜剧一点深度,使电影在幽默中有感伤,在滑稽中有温情,几乎在典型的好莱坞喜剧的表达方式之下,传达了当下中国的中等收入者复杂微妙的心理和文化状况。

从《舌尖上的中国》到《泰囧》,我们可以看到中等收入者的内心要求已经成为大众文化的中心。在这里,一面是物质生活的精致化在《舌尖上的中国》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另一面是精神的渴望在《泰囧》中体现得格外深沉。这些其实都是在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背景之下,物质的满足已经相对容易,社会中产化的速度在加快的明确表征。一面是年轻的80后、90后开始成为新的中等收入者,另一面是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而来的土地价格的高速增值和收入快速增长带来的普通劳动者的迅速中产化,社会已经开始了一个加速的中产化进程。中等收入者一面有对于生活提升高度的渴望,另一面却受到物质和精神多重“问题群”的困扰,像都市的房价问题这样的物质性困惑和环境等生活形态的焦虑及内在精神的苦恼,如上升和完成不足的困惑等都形成了新的挑战和问题。这些都使得他们的生活要求和对于未来生活方式的想象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梦”的一个部分。而2012年大众文化的高速成长,正是这一新的中等收入者普遍化浪潮带来的挑战和机会的重要征兆。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