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实干精神
张颐武
关于“中国梦”的讨论和思考这些年来逐渐成为社会的热点。这其实是对于我们面前的未来的真实的愿景的展开。这正是一百多年中国人的奋斗的结晶,也是三十年来中国人努力劳作和创造的结果。今天看来,中国人的民族富强振兴,社会和谐团结,个体幸福快乐的目标是我们的共同的期盼,也是今天中国发展的大平台所提供的基础上的现实的可能的展开。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梦”的光芒在我们前方闪烁。这次的“两会”正是展开了对于“中国梦”的信心与承诺
当然,要让“中国梦”得以实现,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仍然复杂,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也也仍然复杂。因此,我们对于梦想的追求和期盼,一定要有现实的前提和基础,将困难想的充分些,将问题考虑得深入些,就会让梦想插上现实的翅膀,脚踏实地地努力,实实在在地奋斗,中国的未来就有更光明的前景。
我想,这首先需要的是更加清醒地认识国情,清醒地认识中国现实的发展阶段,具体地评估中国发展在全球的位置和我们的现实条件。梦想既要适合现实的国情,也要符合公众的预期,就需要更为清醒和深入的对于国情的体察和认知。中国的今天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人均5千多美元的GDP和发达国家相比较仍然有相当的距离,作为“金砖四国”,中国的发展阶段在世界的眼中也还是和巴西、印度等新兴国家在一个水平线上,底子薄的现实仍然是我们的现实条件。一方面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环境的要求已经在快速地增长,人们对于社会的期望已经越来越高,这是有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的,但另一方面,现实的国情也造成了许多矛盾问题都有复杂的背景和多重的利益关系。问题往往受到历史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因此深入的学习和认识国情对于“中国梦”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也需要了解公众的意愿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形成更多的共识。我们的社会往往受到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的希望和要求的相互制约,往往是从这个角度看容易解决的问题,从那个角度就有更复杂的因素和牵扯,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他的诉求和想法就会有所不同。他的长远的利益和眼前的利益也会有所差异。这些就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地快刀斩乱麻式地加以解决,而是需要耐心地体察公众的愿望的复杂性和现实条件的复杂性。需要既有大胆的创新和改革的勇气,也要有综合平衡的协调和沟通的能力。这些都需要社会有更为清醒和理性的认识。需要更多的对于公共政策的理性的建构,对于社会共识的更好的融汇。一句话,就是需要实干兴邦的具体的努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理性地处理好多重的关系,才能为“中国梦”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首先,需要处理好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公众在这一方面的期望是非常丰富的,是多重目标的交融。不发展,就难以把蛋糕做大,各种社会矛盾就难以解决,人们的对于生活改善的强大愿望就没有一个现实的基础。但在发展中所出现的环境生态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等也是公众的高度关切所在。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的目标从长远看是一致的,但从现实看却也有一些复杂的矛盾。而公众既对于经济发展有强烈的期望,也对于环境生态的保护和安全有强烈的期待。人们都期望有汽车,有更好的居住条件,有更为丰富的生活选择。这些都需要经济发展作为基础,但同时要有更蓝的天,更清的水,更安全的食品等等。这些要求都具有高度的合理性,公众所要求的是两者兼得,而发达国家的发展之路往往是先发展,后治理和改善环境。中国前三十年的发展的初期其实就对环境问题有相对比较充分的认识和社会共识,但发展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这方面的严重的不平衡。如何让发展和环境更平衡,其实是社会长期面对的困扰和挑战。只有两者的平衡和更多的对于社会发展阶段的清醒认识,可能让“中国梦”有坚实的基础。
其次,需要处理好发展和社会保障与福利的关系。公众要求有更多的社会保障和福利,要更好的医疗保障,更好的教育,更多的福利。这是必然和合理的,也是我们的社会过去的欠账和历史的要求的结果。但同时,社会保障和福利不能超过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能超过现实条件的制约,也是客观的状况。西方“福利国家”是在比中国经济发展高得多的层面上设计的,也面临着多重的挑战和问题。我们在计划经济时代的许多“包起来”的政策也是在计划经济的极低的水平上进行的。中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既要高速的发展,也要和自身的条件相适应。这就需要制度的设计更为合理,更加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既要让社会保障有快速的增长,也要让公众明白,辛勤工作和积极创造仍然是一切幸福的源泉。这样我们的“中国梦”才是可以永续发展的,才是不断增长的。
“中国梦”是我们共同的对于未来的期望和承诺。中国今天的状况让我们离这一梦想越来越近,我们需要的就是在走向梦想的道路上,既努力奋进也要沉着冷静;既认识到梦想的现实性,也看到现实的复杂性;既让梦想照亮走向未来的道路,也用实干兴邦的精神踏踏实实地扎实奋斗;“中国梦”就一定会给我们更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