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梦仍在前方:伦敦奥运与中国舆论

张颐武

 

   正是由于我们有过一次让所有人印象深刻的2008年奥运会,我们才会对于伦敦的奥运会有如此的关注;正因为四年来中国社会的变化非常迅速,人们才会在2012的奥运会面前有如此多样而丰富的意见。正是由于我们今天有了08年奥运会的大平台,中国人也尝试过奥运会在自己的国土上举行的滋味了,我们的眼光无论如何和以前不同了。我们今天有了自己和别人同台比较的机会,有了在四年之后再度用自己的眼光品评奥运的机会。北京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次办奥运的伦敦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曾经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的英国的首都。英国作为老牌西方发达国家的地位和中国作为一个有漫长文明史,却在近代遭遇了贫弱的挑战的新兴国家之间的办奥运的异同引发了中国舆论的高度关切。

    今天最有意思的就是在伦敦奥运会的比赛进行的过程中,在中国的互联网和媒体之中在进行着关于奥运的大讨论。可以说这次的奥运引发了的是“伦敦大比拼,中国大讨论。”比拼的是各国的运动员,讨论的是中国的互联网和媒体。奥运赛场在充分地展现各国运动员的竞争,在中国的互联网和媒体则在讨论有关奥运的各种议题,有相当激烈的交锋,也有相当多样的意见在众声喧哗。这其实展现从奥运看到的一个复杂而有活力的中国,看到了中国的不同的意见在这里更充分和更多样地展开。人们从奥运这个世界体育的全球性的大平台再度观照和思考世界的状况,同时也反观自己社会。这样的大讨论其实凸显了中国社会对于自身的全球位置的高度关切,对于世界对中国感受的关注和对于自身的社会的不断反思。

从伦敦奥运的开幕式开始,在微博上就引发了讨论,究竟伦敦奥运开幕式和北京相比究竟如何引发了热议。一开始一些意见领袖一唱三叹,狂热赞美伦敦奥运的开幕式,批评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但后来许多网民和媒体都有并不相同的看法,不少人认为是各有千秋。而后来问题又转移到了金牌是否应该得,金牌是否无用等方面,以及金牌和举国体制以及民生的关系等议题一直伴随着整个伦敦奥运会的全过程。一开始中国队金牌领先较多时这种讨论更为激烈。到了中国羽毛球女子双打出现问题的时候,关于中国队的行为究竟如何又引起了高度的分歧和争议。而刘翔的受伤又引发了热议。可以说中国内部的事务和伦敦奥运互相牵连,相互纠结,奥运是中国的内部的文化和社会心理的一面镜子,也是世界和中国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部分。可以说,中国内部的问题讨论的“全国化”紧紧地扣住了“全球化”。中国人在通过世界反观自己和通过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都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我可以看到一个复杂而丰富的中国舆论空间正在逐步形成。

最终这些讨论其实鲜明地体现了三个步骤:首先,我们可以发现在这里总是一种激进的观点一开始作为议题来引导议程的设置,然后,议题激发了对于激进观点的分歧和讨论,反向的激进观点和中间的意见也得以展开。最后,公众的理性和中道的观点成为了主流的意见,激进的意见不再在复杂的空间中占据中心,而只是一面的存在。这些步骤既可能由互联网的自媒体引发,也可能由传统媒体引发,但最终形成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有效的跨平台的互动。如对于伦敦奥运开幕式的评价,一开始是一些网络论者激烈的肯定,热烈的赞叹,但却引发了另一些论者的反对意见。最终却是觉得两场开幕式各有所长的占了上风。当一些意见领袖在奥运开幕式进行中就激烈的贬低和嘲笑北京奥运的开幕式时,正是许多网民的声音使得更客观的想法占了主流。 伦敦奥运开幕式也还是很有趣的,但硬说比北京奥运高明也谈不上,只能说各有千秋。北京奥运的磅礴气势是一个新兴国家、一个从来没有办过奥运的国家,一个有过刘长春一个人惨败历史的国家办的,当然要更庄重。现在我们欣赏放下的轻松,但也要明白迈向新高度需要的庄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这可以说是网络的自我矫正功能的发挥。而在中国羽毛球队女双受到争议的时候,一开始是传统媒体进行了激烈的抨击,正是许多网民觉得她们确有不当,却惩罚过度,这样的声音也矫正了主流媒体的选择,使得后来主流媒体发表的言论也有了更多的客观性。

而贯穿整个奥运进程的对于金牌、举国体制和全民健身及民生的关系这样复杂问题的讨论,一开始也有许多激进的声音,认为金牌无用,甚至认为努力争取金牌只有中国,在世界其他地方都不存在,争取金牌不如发展民生。但随着对于国际情况的进一步的介绍和讨论的深化,人们也进一步了解了金牌其实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争金牌其实是对于社会的激励,而世界仍然是以国家为最关键的单位存在的,各国对于奥运奖牌也都相当重视。中国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而体育的举国体制也确实存在需要改革的方面,但这和在奥运赛场上争取胜利的奥运精神并不矛盾。正是需要用运动员努力争先的精神激励大家办好一切事业。无论是民生还是全民健身都和在奥运赛场上争取胜利,获得奖牌不存在矛盾。探讨举国体制的改革,揭示现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非常重要,但绝不是说,不得金牌,放弃竞技体育的努力体制就理顺了,改革就成功了。这样的逻辑不可能是正常的。这些讨论既让我们认识到了如何让举国体制和全民健身市场开发等方面更好结合是重要的方向,也让我们知道努力争先不是罪过,追求梦想不是罪过。参与重要,但参与还是为了争取胜利。尊重失败挫折重要,但尊重胜利和努力同样重要。事实也证明,正是奥运冠军们的努力,让体育更能够深入普通人的心,会最终带动全民健身,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运动,又用强健的体魄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争取更多的胜利和辉煌。那些认为勇争第一没有意义,努力奋斗没有意义,只有享受才有意义的说法不可能变成社会的主流。

人们清楚,鹦鹉学舌般地说中国运动员的努力的奋斗就是“机器”其实是一种诛心之论,我们看到孙杨、叶诗文、林丹等人的表现无论如何也和“机器”毫不相干,他们确实是年轻人的榜样,他们是“中国梦”的象征。中国梦珍重奋斗的价值,珍重梦想的价值的弥足珍贵的观念不应该受到嘲笑。中国确实存在问题,但只有追逐梦想、用奥运冠军们的奋斗精神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消极虚无,认为只要竞技体育衰败了,民生和全民健身才能搞得好,这样荒谬的逻辑最终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认为个人的幸福和努力奋斗无关,只和福利有关的论调也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追求梦想,永争第一的精神,既支撑着个体前进,也支撑着社会和国家前进。人们通过奥运更加明确了,只有国家强大,个体才可能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提升幸福感的可能。而只有更加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和个人的幸福与快乐的价值,社会和国家才可能迈向更高的高度。极端的意见其实并非中国社会的主流。“沉默的大多数”的网民当然可能为情绪所激动,但也会最终在探讨中回归理性和中道。

看中国互联网和媒体的大讨论, 我们可以发现三个特点:一是中国的舆论空间已经极度活跃,各种各样的议论都可以在舆论场中得以展现,这是中国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的最好的表征。二是中国的“沉默的大多数”通过网络发表的意见其实有其矫正各种极端言论的能力。正是在交锋和讨论中我们看到社会仍然有其主流的价值,有其对于偏颇和极端的矫正能力。三是中国的互联网和媒体的舆论其实还是最终在讨论中,在各种声音的活跃中凸显了08奥运的所标举的“中国梦”没有枯竭,中国确实存在挑战和问题,而个人的幸福感和国家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平衡正需要社会和个人用奥运的精神去奋斗。民生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举国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全民体育的进一步进展都需要奥运精神。我们看到这个国家需要正能量,这个社会需要正能量,我们每一个个体需要正能量。社会需要积极向上的价值,需要用努力走向新的高度。“沉默的大多数”需要的是守候社会的基本价值,而不是看到它们崩塌。这可以说是一次正能量的大释放。

看中国在进行的关于奥运的大讨论,让我们受到启发和有所感悟。我们会发现这个社会仍然像维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在维护着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奋斗和努力的价值,也在维护着三十多年来的奋斗和努力的价值,也给这些价值添加了关注个体生命,关注每一个个人的丰富的内涵。“中国梦”在丰富和升华,而不是黯淡和消失。我们看到年青一代正在受到奥运的激励,为自己也为这个社会而努力的主流价值通过讨论也获得了更多的认可。中国仍然在迈向新的高度中努力前行。

中国梦仍在前方。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