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能……”:强者精神

张颐武

 

中国二十年来的巨大的变化带来的直接的后果是一个新新中国的降临。中国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中已经成为全球生产和消费链条中的关键的环节。

这个新新中国的出现是前所未有的剧烈的变化的结果。这种变化的速度和强度按照日本学者大前研一的说法只有英国的工业革命可相比拟。在我看来,这个社会的变化的速度和强度正象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象是德莱塞和辛克莱笔下的美国,虽然充满了问题和矛盾,但也充满了活力和欲望。它不是一摊死水,却是到处喷发的美丽的混乱。它不合乎我们的理想的标准,却展现了超出我们想象力的能量。这一面当然和我们五四以来的的强国梦想正相符合。是这个百年梦想的实现。另一面却可能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我们今天的崛起的进程竟然并不是近代以来的深刻的民族悲情和对于世界秩序的反抗的结果,反而是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的我能……”意识的喷发的结果。可能中国人今天的奋斗看起来缺少当年的悲壮的英雄气质,但却实实在在的真实的成长和发展。中国已经开始告别百年的民族悲情,中国开始有了一个新的强者的形象,参与世界。正是由于由于众多的中国人已经、正在和将要成为强者,说出我能……”,这个国家和他的人民才显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所谓的我能……”的意识正是中国千千万万的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寻找美好的生活的愿望,这个我能……”的意识是一种新的中国梦,它的份量在于中国人开始相信通过每个人自己的力争上游的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获得成功。这种中国梦是相信在这个国家的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会,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期望的梦想。它相信行动的力量,相信个人能够迸发出无限的能量,相信这个社会还有无限的发展的可能。这个我能……”的中国梦是在前人的集体的奋斗的基础上的日常生活的剧烈变化的可能,是在具体的个人面对挑战的时刻去迎接挑战的力量。我能……”是一种克服的勇气,我能……”是一种面对日常生活的自信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展现。

我们曾经被压抑太久的消费的欲望和自我实现的欲望在这个时刻被全部释放了出来。这个我能……”的梦想正是二十年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最为深刻的动力。我想,有一部2003年新春的贺岁电影《我的美丽乡愁》里的一个场景最好地说明了这个我能……”文化的力量。这是一个关于在广州寻找成功的故事,是一个新的中国梦的展现。其中有一个胖胖的饭馆的年轻服务员由于犯错被饭馆解雇,在她离开的时刻别人都去忙碌了,她冲向宿舍前面的露台,面对灿烂的广州的街景大声地喊出了她的梦想。她梦想赚好多好多的钱,梦想这些高楼大厦有属于她的一片,梦想着一个漂亮的男孩和她结婚。这一切在高蹈的批判者和激进的否定者看来当然显得极端的肤浅,但也正是这样的肤浅的欲望里,有一种真诚,有一种力量,她包含着对于 我能……”的创造的真诚,包含着改变这个国家和这个世界的力量。应该说,我被这肤浅的力量深深打动了。电影中的这个女孩由于意外的死亡没有了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但电影的两个女主角却经过了艰难的努力实现了梦想的第一步。那个徐静蕾扮演的白领女性终于开了自己的童装店,而刘璇扮演的打工妹也在这家童装店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这个如抒情诗般的电影的感动力量在于它坦然地陈述了我能……”的中国梦。中国从来没有象今天一样给予个人将希望和梦想变成现实的机会。当然,这个梦想还需要更加深厚的文化根基的支撑和更加公平的发展的前景,也需要对于环境和社会问题的更加审慎的关注,也还需要我们有更多的理智和更多的清醒。

当年我们曾经以集体的奋斗来尝试让世界知道我是……”,我们有了悲壮的奋斗,这些前辈的奋斗直到今天仍然给我们力量。但我们却没有得到丰美的果实。但今天千千万万中国人的个体的我能……”的声音,却改变了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当然,这个我能……”是一种强者精神,一种进取的精神。它 不应该是对于弱者的轻视和对于欲望的过度的贪婪。而是应该在实现我能……’的梦想的时刻,仍然充满对于这个社会和他人的关切和承诺。我能获得个人的成功,我同样能关怀社会和他人。我能……”既是前冲的力量,又是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承担的责任。

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也强烈的渴望过强者的精神,一种我能……”的精神。当时罗家伦著名的《新人生观》就 点出了一串强者的我能……”

强者的生活,是完整的生活。不但他自己的生命是丰富的,他还从丰富自己的生命去丰富民族的生命。他是整个民族历史生命的继承者,也是创造者。他能爱,也能被爱;他能令,也能被令;他能胜利,也能失败;他能想,更能有力的想;他能做梦,更能实现他的梦。他不但能创制乐谱,他还能以热烈的感情,奏出他的乐谱。他能顺着自然的程序,充分发展一切自然的赋予,到最善最美的境地。他的发展是整个的,和谐的,也是美的。他能保持这种美的本质,才能以强制暴……。所以强者乃是完整的人,强者的哲学也就是美的哲学。

这里一系列的强者的我能……”正是一种新的民族性格的铸造的呼唤,也是今天中国的力量所在。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