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流行现象:文化转型期的愿景
主持人:龚丹韵
嘉 宾: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严厉批评在年轻人中风靡的玄幻文学,称中国文学进入“装神弄鬼”时代,引起萧鼎等80后作家的反击。从“韩白之争”,到这场“陶萧之争”,再到近日郭敬明的不道歉风波,中国文学在老一辈和新一代人之间产生了难以相互理解的鸿沟,甚至简化成鲜明的选边站,非此即彼的对立冲突。年轻人的文学该怎样走下去?文学背后两代人迥然不同的文化审美观、价值观该如何发展?
主持人:鲁迅先生曾希望,未来的年轻人能够摆脱中国传统的滞重,解放个性、表现自我、写自己所想。如今80后作家和相应的年轻消费群体已成为文坛和文化市场的“生力军”,然而属于他们的青春文学、“自我”觉醒的文化价值观却反而饱受诟病,这是为什么?
张颐武:80后作家算不算文学票友、玄幻文学是不是装神弄鬼、年轻人的文化会不会趋向庸俗等,近日这些热闹的争论只是浮出水面的具体表象,我想最本质的分歧在于,双方所处的生存状态不同,看待事物的价值观也自然不同。
老一辈人处在以生产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中。由于生活在物资相对匮乏的计划经济时代,他们心心念念都是为下一代积累财富,所以发展的动力,主要立足以生产、积累为主,劳动过程本身就是目的、理想。即使有消费意识,也要推延到子孙后代。当下年轻人,在上几代人苦心经营的基础上,已经开始享受到物质丰裕带来的部分成果,因此他们从心态到理想,都不可能再以过程作为主要目的,而更加看重市场回报,期盼自我、个性得到释放和认同,价值理念由生产型转向了消费型。可这种以消费为主导的繁荣,让蚊子和苍蝇也一起飞了进来,不少人开始害怕消费主义的负面部分,可能使年轻人无法成为好的劳动力。因为传统认为好的劳动力需要年轻时候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地生产,这与喜欢娱乐、力图回报、即时满足、快速成名等消费文化的行为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当下文学作品、文化市场中所体现的种种价值观、审美观的冲突,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学流派、写作观念、鉴赏水平之间的争辩,其核心问题,是以生产为导向和以消费为导向两种不同的价值理念在文化领域的碰撞。
主持人:以目前情况看,碰撞中没有诞生新的火花,还制造出新的摩擦。比如玄幻文学,有人斥为“装神弄鬼”,也有人认为打动心灵。文化审美和价值观念分歧是如此之大。不知您是如何理解“越挫越勇”的80后消费主义文化的?
张颐武:以小见大,拿玄幻文学分析的话,就会发现,幻想一个新世界,脱离现实历史的限定,这种轻灵自如的创作,只有物质相对丰裕、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之后才有可能流行。在中国“新文学”的整个传统中,幻想文学一直处在次要的边缘。这是因为近现代中国紧迫的民族解放,使得当时的人们怀揣着富国强民等异常具体、坚实的理想,三餐温饱、和平安定等基本问题尚未解决,与恶劣的生存现实斗争都唯恐不及,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更遑论把幻想当作心灵慰籍、创作源泉。
然而“新新中国”的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基本满足不再成为问题。有一种比喻,叫“尿不湿的一代”,就是指使用纸尿布生长起来的一代人。“尿不湿”把一次性消费、用完即扔的文化建立在婴儿期,同时又方便了父母,使他们减少了管制孩子的时间,放宽了孩子自由宣泄的可能。美国60年代、日本70年代婴儿潮时期的年轻人文化也有类似特征。而我们的“80后”就是出生在“尿不湿”在中国普及的年代,伴随着全球化和中国的市场化,他们赶上了中国历史上较为安定富裕的市场经济时期,作为独生子女,自然形成了以消费为主导的独特文化个性。由于物质需求显得唾手可得,他们在精神上会更加寻求“超现实”的不凡体验和刺激。想象溢出了现实的边界,这不是人为可以束缚和抑制的。而且这种膨胀的想象已经没有中国传统的感时忧国的沉痛,有些是纯粹的幻想,有些是对现实的叛逆,对旧有传统的挖苦,还有些是日常生活中压抑苦闷的情绪化释放。
我觉得这是一种正在形成的新的民族个性。年轻人告别中国传统的悲情、滞重,不拘于时,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以乐观、积极的强者心态面向未来,总体上说是好事情,也是新中国发展的精神引擎,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热情不宜被一杆子打死,应该得到善意的包容和认真的研究对待。但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辩证地看,上一代人的忧虑和批评,虽然有些过于简单化,但也值得一听,毕竟消费文化中自私、功利、拜金的负面观念,确实需要我们警醒。
主持人:有研究认为,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消费主义时代的到来,对美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产生了积极意义。消费热情激发了创造力的飞跃、勇于寻梦的精神。以此观照当下,80后的消费文化观能够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趋利避害,发挥其积极的拉动作用吗?
张颐武:我相信大众文化还是有自调节的功能。向未来冲得越快,越会珍惜过去;越具有全球视野,越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不可或缺。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说,以消费为导向带来的转型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全面否定反而会束缚发展的步伐和个性。与其视之为洪水猛兽,倒不如警惕糟粕的同时大胆拿来、不怕消费。
这是一个万花筒的时代,我们需要开阔的“盛唐气魄”。年轻人的文学才刚刚起步,玄幻是年轻文化的表征,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也会慢慢变老。就像当年北岛的诗引起轰动,如今读来却并不难懂。80之后,还有90后,现在新鲜的文化观、价值观到未来又可能会成为陈旧的东西,重新受到质疑。年轻人的文学为了维持生命里,会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成熟,自然而然吸收传统文学的精华。不管双方观点有多么对立,甚至一时难以对话,也是正常的。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从大历史的眼光看,这些都是事物发展轨迹的重演,一切新技术、新文化都有两面性,任何新一代和老一代不同,都会引起新争议。保持平和、辩证的态度即可,挑拨神经、“消费”悲愤才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