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想要相信:感受中国梦的力量

张颐武

 

   昨天下午,艺术家蔡国强的盛大的展览“我想要相信”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开幕式隆重热烈,我也见到了许多老朋友。蔡国强是早已享誉国际的艺术家,也是这次北京奥运会的开闭幕式的核心创意小组成员和视觉特效总设计。其实也就是我们在开幕式看到的璀璨的焰火的总设计。这次展出的都是他的代表作。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沿着北京中轴线走向鸟巢焰火大脚印的照片也挂在醒目的位置。他的那些具有影响的宏大作品,如“草船借箭”,如上海2001年10月20日晚的在上海黄浦江的APEC景观焰火表演,都在现场得到了表现。而且这个展览还可以说是蔡的前半生的一个总结,这里通过展出的作品展示了他从福建泉州开始的旅程的那些传奇般的片段。

   这个展览在这个让世界感动和震撼的奥运会开幕式之后举行当然是意味深长的,它既是这个名叫蔡国强的人的成长的历史的一次总结,它其实也见证了“中国梦”的力量。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梦”不仅仅在奥运的赛场上,而且也在艺术的领域中。这个叫做蔡国强的人的父亲是福建泉州的一个新华书店的员工,1957年出生的蔡国强从小就喜爱艺术,受到了他的父亲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熏陶。但他却醉心于油画、素描和雕塑,也曾经在一部叫做《小镇春秋》的电影中当过武打演员。为了梦想,在经历过上海戏剧学院的美术的训练之后,1986年他到了日本,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学习和创作的经历。在1995年又到了美国。他的那些让人震惊的爆破作品都引起了世界的高度的关注。而他的《收租院》和火药的运用里复杂的中国元素和世界之间的微妙的关联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好评。

伴随着中国的成长,这个漫游在世界的各个地方的艺术家在他的漫游中获得了巨大的声誉的同时,又在自己的祖国找到了艺术的新的可能性。世界给了蔡国强认可和支持,让他在一个全球的背景上得到了让人惊叹的发展,但从APEC会议的焰火到这次奥运会的开幕式,这位浪迹四方的人在自己的故乡找到了其他地方没有的更大的舞台。这个传奇人物可以说是今日这个全球化时代的丰富和复杂的交织杂糅,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状态的最好的象征。我同意中国美术馆的馆长范迪安先生的意见:“把他看成一位‘中国/国际艺术家’或者可以缓解我们对某种事物取单一角度认识的习惯。依蔡国强在海外的艺术经历,他在一次次穿越文化边境的行旅中已‘模糊’了原有的身份,但模糊不等于失去或放弃。而是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形成具有文化相互性的新的‘身份’。中国/国际意味着他是二者的混合体,其中‘国际’包含了西方但不等同于西方。其中‘中国’不再是纯粹的中国,而是与‘国际’有着密切关联的‘中国’,甚至就是在‘国际’之中的中国。”这位“中国/国际”艺术家的作为一方面当然是自己的才华和努力的结果,但其实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的一个部分。蔡在纽约和北京工作,他给与了世界一个新的中国的想像,也给与了中国一个新的世界的想像。

我想,在1986年,蔡国强离开中国的时候,中国才刚刚开始开放,还没有机会和力量像今天一样有能力了解和接受前卫艺术。那时,他们可以说是“反重力”的,他们试图摆脱“过去”的影响,开拓一个新的天地;从中国“走向世界”,希望到一个更叫广阔的空间中施展自己的能力和才华,那也是“中国梦”的一个部分。当时他们这样的艺术家在“离开中国”,有些是人离开了,有些是艺术的方法离开了。当时或者现在我们对于这种“离开”的愿望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我今天觉得,这“离开”其实让中国也有了一个观察自己的新的视角。于是,到了这个新世纪,这些艺术家在艰苦地在“世界”打开了自己的一片天之后,又受到了新的“重力”的吸引,开始“回归中国”。这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离开所得到的新的视野和过去的一切的新的结合。所以,我说,从“反重力”的离开,到再度受到“重力”吸引的回归,其实正是这些艺术家的“中国梦’的最好的展开。八十年代,诗人北岛的一首诗让我们震惊和感动,他的诗的名字叫做《我不相信》。我想当年北岛和蔡国强离开的时候,是不是都有这样的想法。但今天,蔡国强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的展览的名字却叫《我想要相信》。

从《我不相信》到《我想要相信》,中国和世界一起走了很远很远,而蔡国强和他的同时代的艺术家也走了很远很远。但今天我们从这个展览知道,这个叫做蔡国强的人离开了,又回来了。“中国梦”的涵义在这里展现了出来:梦想有多大,人就可以走多远。中国有能力让离开的再回来,因为今天的中国已经融入世界,世界就是中国,中国就是世界。

在庆祝晚宴上蔡国强讲了一些感人的话。他说,在海外,他知道做一个中国人艺术家很难,因为有许多文化的困难要跨越;他也知道做一个中国人艺术家很容易,因为他有许许多多别人没有的财富。他说,小的时候他反抗父亲给他的传统的教育,但他长大了之后,发现父亲画在火柴盒上的图,却是他后来那些壮丽作品的灵感的源泉。他要向父亲致敬。

我觉得,这一刻,也是他向他的中国的致敬。

(回到家,看到了中国女排3:0完胜俄罗斯。我知道,那个叫陈忠和的人在完成他的工作。我祝福他。)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