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认识民生问题的经济基础
张颐武
最近全球经济面临的严重问题使得人们对于经济的前景感到担忧。如何谋求发展,如何避免经济避免严重的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公众普遍关切的主题。人们普遍对于中国发展的长期前景仍然乐观,但媒体和公众的焦点已经集中在现实的经济问题上。如何让中国的发展得以持续,如何避免经济出现较大的困难,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中心。这其实也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也就是如何认识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的解决之间的平衡,如何处理好关心和解决民生问题和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角度。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媒体和论者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存在一些简单化和片面化的偏差,值得引起反思。
一些媒体和论者往往认为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三十年来的成就已经为举世瞩目的条件下,发展已经没有解决民生问题和完善社会福利重要了。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已经比社会发展和财富的积累更为重要。所以,地方政府和公众应该将焦点集中在民生问题上,而谋求经济发展的要求已经没有以往那么强烈了。这些观点当然有其自身的角度,也有相当的合理性和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于社会更加重视民生问题的紧迫性,对社会发展过程中更好地“以人为本”,关切人民群众的具体的生活,也有促进作用。但这种看法仍然存在简单化和片面化的局限性。
我们可以看到,民生问题的解决当然非常重要,但这还是会受到经济发展条件和现实国情的限制。民生问题和社会福利的增长最终还是依靠经济的发展。没有持续的发展,没有经济的长期的繁荣,没有社会财富增长所形成的财力的支持,解决民生问题就不可能有坚实的基础和现实的条件。同时,民生问题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些民生问题有条件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新的条件又会产生新的民生问题,就需要以新的发展提供的新的条件加以解决。旧的民生问题解决了,又会有新的民生问题出现;旧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又会有新的要求,一个社会对于福利和民生的要求不会有止境。同时,民生问题也有短期的和即时性的,需要政府和社会的迅速的反应;但也有长期性的,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和积累才可能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有经济不断发展才可能提供更好的条件。人民的期望一方面应该有政府通过社会福利和对于民生问题的关切加以解决,另一方面,也还是需要激发人民对于发展的热情投入,通过艰苦的奋斗和能力的发挥,让自己通过发展自身得到解决。
因此,“发展是硬道理”这一三十年来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基本经验仍然是我们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和条件。最近的经济状况所面临的挑战,让我们能够深刻地了解到中国的发展远远没有到顶,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没有被深刻认识的客观规律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全球化的进程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还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需要对于发展的规律有更深的认识,对于经济成长有高度的关切和持续的谋划。在经济发展处于顺境的时候,需要未雨绸缪,更好地探索经济发展的规律,时刻不忘一心一意谋发展的专注。在经济发展面临挑战的时刻,则需要果敢决策,敢于负责,采取更加积极地支持经济发展的策略,让人们对于未来的前景更有信心,让公众感受社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只有这样,民生问题的解决才会有更好的条件。
当然,忽视民生问题,会出现问题,会让发展失掉公众的支持。但如果对于发展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于经济的状况缺乏敏感,不注重激发公众对于发展的渴望和改变自身命运的激情,也会让民生问题最终缺少解决的条件。因此,“以人为本”既需要努力解决那些需要迅速解决的民生问题,但也要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对于经济状况和国情的准确判断,通过激励公众投入发展的努力来让人们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当然,面临困难的人和期望生活改善的人都需要社会和政府提供更好的保障。但我们绝不能低估中国人民在三十年的发展中积累的创造力和宝贵的“中国梦”,绝不能低估中国人民告别贫困,发展自身的坚定的意志。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既要考虑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福利,也要尽到责任让企业和社会有顺利发展的条件。尤其在今天经济面临挑战的时刻,我们更要有对于经济发展的专注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