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九月三十日晚,经过了电话会议的投票程序,我们七位评委评出了首届纽曼华语文学奖的得主。莫言和他的作品《生死疲劳》获得此奖。

《生死疲劳》也是我喜欢的作品。祝贺莫言。这个奖当然也是帮助世界了解中国文学的一次努力。

评奖的方式是饶有趣味的。是由我们七位评委分别提名七部作品和它们的作者。然后以积极淘汰式的投票程序选出最后得主。在每一轮的筛选中,每位评委只能淘汰一位候选人。最后剩下的一个候选人就是获奖者。评委会成员提名作家作品如下:

评委会成员作家    作品 

邓滕克   阎连科 《丁庄梦》(2006) 

葛浩文   莫言 《生死疲劳》(2006) 

刘洪涛   金庸 《鹿鼎记》(1969-1972) 

彭小妍   朱天心 《古都》(1997) 

许子东   王安忆 《长恨歌》(2000) 

张颐武   王蒙 《活动变人形》(1985) 

赵毅衡   宁肯 《蒙面之城》(2001)

我觉得这个奖的意义在于我们七个人推荐的这七部小说都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值得一读,其实可以算是一个华语文学代表作的小小的书目。  

 

 

下面是正式的报道: 

 

莫言荣获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

 

首届纽曼华语文学奖于九月三十日揭晓:获奖者为中国大陆作家莫言。纽曼奖由美

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美中关系研究所设立,每两年颁发一次,旨在表彰对华语写作做

出杰出贡献的文学作品及其作者。纽曼奖以文学价值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不论是资

深或是新晋作家,任何在世的坚持用华语写作的作者都有被推荐的资格。由杰出专

家组成的国际评委会通过透明的投票程序提名候选人并遴选出获奖者。

 

莫言先生将收到一万美元奖金及奖匾一幅,并将于明年春季应邀到俄克拉荷马大学

参加由美中关系研究所所长葛小伟主持的授奖仪式和学术会议。“莫言获得首届纽

曼华语文学奖是件非常激动人心的事,”葛小伟说。“纽曼奖是第一个基于美国的

华语文学奖。我希望该奖能加深美国读者对当代华语文学的繁荣及人文精神的理

解,并进一步促进美中关系的改善。”

 

纽曼奖以及美中关系所得益于纽曼夫妇的慷慨资助,特此鸣谢。俄克拉荷马大学也

是世界一流文学期刊《今日世界文学》以及美国纽斯塔国际文学奖的大本营。明年

秋季《今日世界文学》将开辟专栏介绍莫言的作品。

 

获得首届纽曼奖提名的作家与代表作有:莫言《生死疲劳》(2006)、阎连科《丁

庄梦》(2006)、宁肯《蒙面之城》(2001)、王安忆《长恨歌》(2000)、朱天

心《古都》(1997)、王蒙《活动变形人》(1985)、金庸《鹿鼎记》(1967

1972)。 这其中有两岸三地的成就卓越的名家,也有不容忽视的后起之秀。提名

作品的风格和主题也极为丰富,包括反映乡村经济改革风云突变的魔幻现实主义作

品,追踪藏漂和南漂族的网络小说,以一个都市女人的前世今生来刻画市井上海的

史诗篇,对台北和京都的双城记式的后殖民深思,揭露半殖民地知识分子困境的传

记小说,以及武侠小说大师反武侠的封笔之作。

 

纽曼奖评委员会由来自美国、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七名知名专家组成。他们分

别是:邓腾克(俄亥俄州立大学)、葛浩文(圣母大学)、刘洪涛(北京师范大

学)、彭小妍(中央研究院)、许子东(岭南大学)、张颐武(北京大学)、赵毅

衡(四川大学)。评委会由葛小伟(俄克拉荷马大学)和李海燕(香港大学)共同

主持和协调。

 

七位候选人及其作品的广度和实力是评选过程的一个很大挑战。但评委们在四轮积

极淘汰式的投票程序后一致推举莫言为当今华语世界最优秀的作家。莫言由国际翻

译大师葛浩文提名,葛浩文也是莫言最新代表作及获奖小说《生死疲劳》的英文版

译者。

 

“莫言是当今中国最杰出也是国际知名度最高的作家。他的作品风格突出、意象诡

异、语言超凡脱俗。但在我看来,莫言最独到之处还是他另辟蹊径的历史想象,他

的作品会因其对艺术性和人性的完美糅合而扬名后世,”葛浩文评论道。

 

详情请登陆纽曼奖网站,并欢迎采访以下人士:

- 葛小伟(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 405/325-1962 (美国中部时间), gries@ou.edu

葛浩文(美国圣母大学), 574/289-7442 (美国东部时间), gehaowen@aol.com

李海燕(香港大学), 852/6489-3858 (北京时间), haiyan@hku.hk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