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是前不久发表在一个杂志的文章,贴在这里,向女性致敬。三八节的时候疏忽了,现在补上,也算是政治正确性。

爽快和自信:北京女性的风格

张颐武

 

     谈起北京女性,当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也不好说如何去界定北京女性,因为现在的北京就是五方杂处,各个地方的人汇聚之处。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虽然说还是有有道道地地,几代人生活在北京的“老北京”,但也未必是多数。我们看到的北京女性其实许多都是来自中国的其他地方。他们其实不能说祖籍就是北京的,不是所谓“正宗”,但在北京呆的久了,其实就多少沾染上了北京的习气和风格,也会侵染上北京人和北京的文化所特有的价值和气质。

    因此,虽然未必可以将生活在北京的女性称为北京女性,而且如果他们自报家门,往往也愿意还是以自己的籍贯来指认自己。但他们还是体现出某种和其他地方生活的女性不同的特点,这未必是所谓水土的之类的说法的结果,因为今天的大都市里人们早就离开真正的“水土”很远了,但一个城市还是有自己的风格,一个人只要置身于这个城市,就难以避免地被它所影响和支配,道理很简单,你周围的人都这样行事,独独你的方法和别人不同,当然就难以让周围的人接受你。所以,决定一个地方的人的风格的主要是周边的“人气”而非“水土”。同时,北京又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不少各地有追求和梦想,胆子大的女性都愿意来北京寻找新的机会和可能性。北京这个地方多少年就是都城,是机会最多的地方,来这里的女性其实都是被这里的氛围所影响的。

从这个角度来观察北京的女性,我觉得最大的特点就是“爽快”。所谓“爽快”其实一方面是直率,有些事情敢于说的明白,自己的目标和想法也不太畏惧直来直去地表达。另一方面,是做事节奏快,有了想法立即就会行动。我观察北京的女性,往往都喜欢说话,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是中国的首都,所以北京的女性或者到北京闯天下的女性往往也是心比天高。北京文化里有一种干脆利落,直截了当的气质,北京的女性也往往就是如此,其实王朔式的语言里就有一种俏皮中的直率,可以一针见血地点到她对于事物最真实的看法。而且北京的男性往往注重所谓“老礼儿”,注重人要有分寸,这是皇城里男人多年养成的习惯,不能轻易越过自己的界限,这样才能够有所进步。儒家对于男人的要求往往相当严格,不在这种要求之中,你也就难以融入社群。这些其实都是多年的经验的积累。但女性就没有这么多的束缚,所以可以口无遮拦,有什么就说什么。而且男人的谨慎和节制往往让女性更加张扬和爽快。小时候,我常常看到北京的女性吵架,往往是一套一套,逻辑清晰,论证详细,你来我往,都善于发表意见。当年物质匮乏,空间也狭小,街上或胡同里吵架往往是一点点细故,诸如两家孩子吵架或者是一家不小心把水泼到了另一家的门口。男人还在嚅嗫,女人就已经开始争吵了。男人怕撕破脸面大家不好看,女人就显得无拘无束。而且口才好,能够抓住对方的弱点。当然这样的事情不足为训,却也说明北京女性的爽快。

当然,这种爽快的好处是热情,其实待人真诚,直率里有真情。对人好往往格外好,如我八十年代就见过好几个北京的诗人,就是由于在写诗,就可以不事生产,因为后面有个爽快的女性在养他。而且诗人也毫无愧疚之处。看王朔八十年代的小说,往往就有类似的故事。一个无所事事的“有才”的男人就可以有聪敏美丽的女性迷恋,这样的事情我看就难以出在上海。看张爱玲的小说,我们就会觉得对于物质过度的斤斤计较。北京女性就不会算的这么细,他们只是觉得这个男的值得她付出。当然可能也期望未来的回报,但这其实也并不明确,没有那么功利。如果举北京女性爽快的典型,我觉得洪晃女士可以作为范例,她的直率和“不吝”,她的有点尖刻又有点敏锐的风格其实可以代表北京女性的这一方面。

北京女性的另一面是自信,自信就是不怕。类似电影《梅兰芳》里面的孟小冬对梅兰芳讲的那句话:“畹华,不怕。”孟小冬当年就不怕,她原籍不是北京,但毕竟可以算是北京人。现在的许多人也其实也是不怕的。胆子就够大,能够闯到那样复杂和竞争激烈的地方打开自己的一片天地,可以说是北京女性的象征。他们受的束缚其实少。男性中心当然是不对的,但其实造成的后果也有让男人受到束缚很多,责任很多的负担。男人往往放不下,也就难以无拘无束。我遇到过许多有成绩的北京女性,都是胆子大,有股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这一是由于北京女性其实觉得自己见过世面,没有什么好怕的,二是其实家里的大人都工作忙,自然期望还是大,但琐碎的要求少,没有那么多束缚就有好处。北京女性的能力最能够发挥就在于他们有足够的自信。自信其实就是生产力,他们在这方面的生产力是很大的。

今天北京期望成为世界城市,对于自己的女性的期望当然更高了,但这爽快和自信仍然是北京女性特质里最为有趣和生动的东西。

北京女性是否漂亮?这个问题当然见仁见智。对于我来说,北京女性无疑是最美丽的,不仅仅由于我生活在北京,而且我的妻子就是北京人。我只有这样的选择。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