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需要“弱点”:期望讲述新的“中国梦”
张颐武
体育电影《弱点》在奥斯卡虽然没有《拆弹部队》或者《阿凡达》抢眼,但也有所收获。还得到了相当重要的最佳女演员,还能和那两部大红大紫的片子一起进入最佳影片的提名,真是很不容易。说句笑话,这部片子在奥斯卡的待遇和《阿凡达》相差无几了。这就让体育电影再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体育历来就是电影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在好莱坞电影中也历来是一个固定的类型。在中国电影里也曾经是有影响的类型。最近一些年在无论中国或者好莱坞,这个类型都相对比较沉寂,没有什么新的亮点,这次关于美国人最喜欢的运动橄榄球的电影再度引起大家的关注,还是一件值得一说的事情,也对于体育电影的未来有好的影响。
体育电影的特色有二,可以说是中外都一样的。一是展示体育的精彩和奥秘。竞技体育可以说是一种成败都在很短暂的瞬间,曝光度极高,又高度专业化,却相对比较公平的人类活动。它是在某一方面挑战人类的极限的运动。看起来这种具体的运动不能增加GDP,但其潜在的价值是极高的,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格外巨大。体育专业门槛甚高,外人难于窥其台前幕后的奥秘;但却又是让千千万万人痴迷和陶醉。电影自然可以将行业的奥秘透出来给观众分享,这本身就会有意思。二是励志,体育明星往往比演艺等方面的明星更健康、更少争议性,其成功也更有某种在公平竞争中脱颖而出,克服和挑战人类的极限的意义和价值。其对于青少年的鼓舞和激励会更为强烈。而每个运动员的不同的成长经验也会有诸多的不为人知的奥秘,其故事也往往具有高度的传奇性。每个明星的意义都不同凡响,都有正面的涵义。在美国培养精英的大学等机构中,体育运动的意义都是不可小觑的,体育对于人的综合能力的多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对于造就一个人的全方位的发展,自有其高度的意义。因此,美国电影往往塑造以真人为原型的运动英雄为目标。往往以克服重重困难的个人的英雄来激励青少年。这个类型里有青春的活力,有努力向前的积极的力量。这次的《弱点》也不例外。
中国电影也有体育电影的传统,中国第三代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谢晋的最早的作品《女篮五号》就是一部至今流传的重要的体育电影。这部1957的电影作品,也还有好莱坞电影的一些色彩,故事注重个人的成长和传奇的经历,也因此在当时红极一时。但中国是一个在二十世纪承受了民族的屈辱和失败的社会,因此其体育电影也有更多的对于体育“为国争光”,为民族的崛起争气的强烈的民族意识,这当然是中国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因此,《女篮五号》所表现的新旧社会对于体育的不同的选择,正是一个社会强烈的民族意识的表现。而此后在五六十年代中国出品了不少体育电影,其中著名的如《冰上姐妹》、《女跳水队员》等都是当时的重要的作品。其中的主题往往是个人如何克服自己的骄傲、自负等缺点,完全融入集体,这正是那个时代的历史的规定所在。
到了八十年代初,张暖忻导演的《沙鸥》又在女排热初起的时候,应和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于个人奋斗和国家荣誉的关系作了新的诠释,点明了个人奋斗正是国家的荣誉的一部分,为新一代中国青年的奋起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我的同代人许多都在这部电影中汲取了力量,成为他们追求未来的动力。当时女主角倔强而顽强,对于生命的强烈的意志力使得这部电影成为当时电影的一部重要的代表作,也为三十年来我们为之追求的“中国梦”的起航作了精彩的表达。此后的体育电影似乎再也没有产生过重要的力作。而中国体育的辉煌时代却来临了,从1984年奥运会开始,中国体育的辉煌在不断延伸,但体育电影却难以为继。人们似乎已经被更真实的转播,更真实的金牌的闪烁冲击得没有了体育电影的关怀。而谢晋导演的最后的电影居然也还是一部体育电影《女足九号》,这是谢导演在二十一世纪拍摄的唯一的电影,但这部电影却没有引起起码的关切。这里有对于足球的无尽的期望,对照今天的足球的状况,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在中国电影今天的“大片”时代,体育电影却意外地缺席了。这可以说是一种遗憾。似乎只有像宁浩的《疯狂的赛车》或者周星驰的《少林足球》算是为体育电影提供了一点新的另类的可能性。但真正如同《弱点》这样经典性的体育电影还尚未出现。如何在当下个体育电影和中国体育的状况相适应的新的可能性是中国的电影面临的挑战。
在2008年奥运会和今年的冬奥会之后,我们的期待就更强烈了。这需要我们超越谢晋的《女篮五号》和张暖忻的《沙鸥》,在今天,对于八零后和九零后的中国的年轻人和“中国梦”今天所展示的高度有更多的感受和更多的体会,去激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长的新一代的中国人,让体育所代表的中国的新的精神和新的梦想得到展现,这其实正是我们的“软实力”的新的展现。《弱点》告诉我们,体育电影不是陈旧的类型,它还有生机,现在需要的是我们来把握它。
期待出现新的体育电影,期待表现新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