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的光荣:从现代中国发现价值高度

张颐武

 

新世纪以来,中国告别二十世纪的民族悲情,在高速的经济成长中迎来了新的崛起。这一重大的历史转变的意义异常深远,还远未被我们所充分认知。目前,我们都开始从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去汲取走向未来的力量和价值,开始从现代的反传统的观念中脱离出来,开始重新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意义。这其实也是一个社会开始建立文化自信和自觉的努力。我们常常谈论文化“走出去”,往往指的是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粹为世人所了解,也期待今天中国人的努力被世界认知。但今天人们在超越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悲情,跨出二十世纪中国的贫弱处境的同时,如何去发掘二十世纪中国人的艰苦奋斗中的精神资源,如何让二十世纪中华民族为中国崛起而进行的奋斗的历史为世界和中国所更充分地理解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的课题。如何从一个新的全球性的眼光来审视从十九世纪后半叶开始的中国历史,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在复杂挑战之下的应对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价值高度,就是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中国人自身需要了解的,也是世界需要了解的。因为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既是一个从传统中国转向现代的连续性的过程,又是一个充满着巨大变化和断裂的过程。许多人以为现代中国文化仅仅是对于西方的模仿而不具备像传统文化一样重要的价值。现代中国人的奋斗和努力往往简单地视为是对西方的追赶和学习的过程。现代中国往往被我们认为缺少文化的根基,缺少独特的文化创造的一段历史。由于中国的屈辱和贫弱,那段历史中的我们的努力往往被看成被动地应战和被动地学习的过程,常常被理解为缺少文化创造的阶段。这些说法也有其历史的原因,也是从一个角度进行的有相当依据的观察。我们所期待的中国文化的复兴常常就是指传统中国的文化的复兴,指的是中国传统中的那些珍贵的历史遗产被世界所了解。这当然毫无疑问是合理的。但毕竟仅仅是问题的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而已。

从今天看,中国人在二十世纪的艰难奋斗,其实也有其重要的精神遗产和价值高度。这种精神遗产和价值高度当然既来自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伸和超越,也来自于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自觉的选择和思考。中国现代的文化先驱者们从来不是简单地延续传统,也不是盲目地全盘西化,而是在其中做出了自己的抉择,也给了今天的中国人巨大的启发。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中从今天的全球化和中国崛起的进程来观察,其实有其重要的精神意义和价值高度。从今天看,这一遗产的中心是中国为民族的富强和崛起而进行的努力是从来不欺负其他民族,从没有掠夺和压迫其他民族,而是在逆境中保持着精神的力量和“平等待我之民族”,和弱者共同奋斗,也是中国人的艰辛的劳作和坚韧不拔的付出。中国人自己付出的牺牲很大,但却从来没有在自己的现代化的历史中对于其他社会和民族有所歉疚。它的启示在于,中国的崛起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崛起不同,从世界角度看,它没有精神的偏差和道义的缺陷,而是把民族的崛起汇入人类的共同发展中坚韧努力的结果。中国的现代性和现代化是干净的,是没有历史负担的。这和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中所具有的殖民主义的历史阴影或如东亚的日本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走上的帝国的歧路有其根本性的区别。中国的崛起所依靠的始终是中国人的艰辛劳作和努力奋斗,而“中国梦”也始终是从来也没有对于对于其他民族的伤害,而是充满光荣的。中国的现代化虽然会有失误和代价,但却是世界史上罕见的“光荣的现代化”。

这些都是二十世纪的中国给我们留下的珍贵的遗产。它将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为我们提供一个道德和价值的高度。这种精神意义和价值高度有三个面向:一是“扶弱抑强”。二十世纪的中国感受到了殖民主义和霸权带来的伤害,因此具有一种不同于西方中心论的多元文化的意识。中国无论在二十世纪的前期的为争取民族的独立而进行的奋斗中,还是在二十世纪后半期和“第三世界”一起的奋斗,都包含着这样的主题。二是“以德报怨”,对于曾经欺负或侵略过中国的国家,中华民族一方面顽强地抵抗侵略和掠夺,另一方面却以极大的宽恕精神和人性高度,不计宿怨,以和平友好的精神对待这些国家。三是“和而不同”,中国人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但却从来不将自己的价值强加于人,不试图用自己的模式统一世界的价值观。中国人对于多彩的世界抱有坚定的信念。

这些现代中国所展现的价值高度其实对于今天的中国具有巨大的启示意义,中国的崛起正是在这样的价值高度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正是中国的“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需要让世界和国人更好地了解,也是我们获得文化自觉和自信的重要的侧面。

让我们铭记中国人在十九世纪后期以来的奋斗所给与我们的精神的滋养,让“中国梦”更加灿烂。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