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幸福感的问题,讨论很多,困扰也很多,不少人用不丹的幸福感高来讨论这个问题,其实可能未必非常切实。我们在大都市里的中等收入者想不丹人无欲无求的超越生活,会有无限敬仰,去旅行也会体验超越。但真让你长期在不丹生活,彻底过上不丹式 的理想的生活,你会如何?其实不言自明,无需讨论。如果我们把幸福感的问题具体化,可能会稍微切实一些,而不是空泛地讲乌托邦式的浪漫,自己也不明白的憧憬。
中国在追寻幸福的路上面对挑战
张颐武
最近以来,幸福感的追求已经成为一个在国家层面上的公共议题,既引起社会的高度关切,也是政府施政的重点,还是媒体热议的中心。这种对于幸福感提升的要求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这其实是中国社会的重大的进步的标志之一。正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几代人的胼手砥足的奋斗,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这个社会才有了提出幸福问题的现实的基础和条件。正是由于三十年来中国的奋斗的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人对于自我生活的期望和要求才可能有今天的高度。所以,这个“幸福感”的追求之所以为社会所瞩目,正是由于今天中国在国家层面上相当大的程度上解决了国家“贫弱”的问题的结果。在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中国人一直在为民族和个体生命的基本生存条件而进行努力,现在伴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奥运、世博的成功举办,我们的民族的屈辱所形成的悲情已经被超越。虽然现实存在的贫困和基本生存问题还需要社会高度关切,而二十世纪困扰中国的温饱等基本生存问题也在总体上已经被超越。正因为如此,社会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公众的新的期望。随着中国社会的经济成长,一个中等收入者的阶层在迅速扩大,他们的主流意识的影响也就成为一种社会意识的主流。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幸福感问题,其实所凸显的就是以中等收入者及作为其后备军的年轻人的要求和期望,也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要求。
幸福感的问题实际上是任何社会中都会存在的,它当然主要是一种个体的生活感受,但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心理的集体意识的展开。一方面,幸福感最终来自于个人对自身生活的判断和理解。它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生活是否较为满意,是否认为自己的未来还有希望和梦想。但社会氛围也对于个体有巨大的影响,会极大地影响他的想法。幸福感的缺失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群”,这里既有诸如住房、教育、医疗、出行等等衣食住行的现实的生活问题,同时更是一个主观感受的问题,往往来自期望和现实之间的落差。这意味着它是中国社会在整个现代化的过程中从未从国家和社会的层面上面对过的新型问题。过去我们所期望的富裕,所期望的繁荣在某种程度上实现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并没有像过去想象的那样它所产生的中国内部的诸多新的要求和新的困扰可能是社会、政府和个人会长期面对的。它所造成的这个复杂的“问题群”往往不是通过传统的思路就能够马上解决的,也由于每一个个体的需求和感受的千差万别而难以被充分把握和体会。如社会容易满足一个人的基本的物质要求,但难以通过他人的力量解决他没有女朋友的苦恼,这恰恰可能是造成他不幸福的根源。如一个人本来在自己的职场生涯中有了一定发展,但当他的同事发展更快时他也会产生失落感,造成幸福感的低迷。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了社会不可能一一回应这些要求,而诸多这样的要求也会水涨船高,
我们就需要看到,幸福感的追求既要政府和社会齐心协力地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服务,同时也需要人们对于自己的社会有信心和对于自己有信心。这种信心应该基于对于社会的复杂性的理解,对于个人的期望的实事求是的判断和理性的评估;也来自于一种自我的认同和对于社会的认同。实际上,三十年来中国人通过自己艰辛的奋斗和努力,已经创造了新的繁荣,中国的发展其实已经给整个社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新的平台,我们虽然还有诸多问题和困扰,中国的发展也还呈现着相当复杂的状况,但理性客观地看到中国人实现梦想,发展自己,改善社会的机会其实是现实存在而且在不断扩大的。这其实是这个社会具有力量的基本的前提,无论社会还是个人都会在中国的进一步的发展中得到更多。
三十年前,我们正是靠着改变我们的物质条件的梦想走到今天的,正是当年我们大家对于中国的发展有共识,对于中国的前景有认同,我们才走到了今天。现在社会虽然有各种不同的利益诉求,有不同的期望和想法,但聚合我们的认同的东西仍然是现实的存在,就是中国还要向前发展,而任何个人都只能在中国的发展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机会。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没有这个梦想,我们对于“幸福感”的提升的努力就不可能获得切实可行的路径。如果对于社会没有认同,对于社会的发展方向缺少共识,难免幸福感的低迷和消极的“抱怨文化”的盛行。公众需要了解,中国的顺利发展才可能给个人的物质条件的改善和自我发展提供最坚实的保障和前提。没有中国的安定和顺利发展,个人的要求和期望其实不可能得到承认和机会。这个道理其实是不同的诉求和期望的“最大公约数”。社会需要给个人更为明确的信息,你所能够期望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具体改善,而且是期望和追求的现实化。这不意味着任何期望都可能得到满足,但它意味着你的期望有实现的可能和路径,这在召唤和期待你的努力。社会既需要给人承诺和希望,但也格外需要坦诚地说明国情;社会需要给人更多的保障,但需要更客观地给个人表明的现实状况如何,他的希望和前景何在。
我们的社会有责任告诉年轻人,社会正在向什么方向走,社会有可能给你提供怎样的可能的空间,让你自己去追求个人的发展。社会能保障每个人的最基本的生活,但社会不能保障你的发展和成功,但社会可以提示你,如果你付出努力,你贡献于社会,社会会给你合适的回报。这些都需要我们用更大的努力在各个方面为中等收入者和他们的后备军的年轻人提供更多的精神上的激励和可行而美好的愿景。而中国今天到达的位置和今天所拥有的平台其实才是个人进步、发展的现实的条件。尽管每个人的希望不同,但这个前提格外需要形成社会的共识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