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杜对于民生问题,人们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否就能够一下子彻底解决,解决了一些问题又如何回应新的问题。其实民生的期望和要求是一个永无止境,也永远需要应对的问题。它既要社会来努力,也取决于每个个体的努力。社会应该努力满足人们的需求,但个人想靠社会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却仍然不可能。

 

“民生”的复杂

张颐武

 

无论是“两会”上,还是各级政府的施政方向,或是公众热议的诸多焦点,都离不开对于民生的关注和呼唤。在这一方面可以说社会形成了共识,努力解决民生问题是所有人的共同的愿望和要求。这说明经历了三十年的艰辛的奋斗,中国已经在一个新的平台上来面对中国人所面临的种种现实的生活的问题。民生也是人们在高速的发展中所最为期望得到提升和改善的,也是社会让普通人分享发展的成果,进一步提升其幸福感现实要求的集中体现。关注民生、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是中国社会今天的中心议程。

民生,当然是每个人在现实中所面临的方方面面的苦恼和困扰的一个概括,它既是当下日常生活所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对未来的现实要求。现在公众所面对的诸如医疗、教育、出行、住房等等问题,都是民生问题的不同的侧面。这些都需要社会、政府更好地提供解决方案。民生问题的不断解决正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的标志。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民生问题其实是一个复杂、多样的“问题群”,并不仅仅是一个个孤立的问题。它首先需要我们对它有更为切实和更为清楚的体察。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首先,民生问题是有不同群体、阶层和区域的差异的,是分成不同层次和不同的条件下出现的,因此虽然有其共同性但也有复杂的差异。如在基础教育领域,在贫困的山区,如何有效地保证基础教育的全覆盖,让孩子们真正有学上是民生问题;但在大城市,有学上根本不是一个现实的民生问题,许多家长的焦虑在于期望孩子上名校。如由于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限制汽车的发展成为一种解决方案,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许多人的出行的舒适度下降,也会引起不同的意见。如老年人对于医疗状况敏感性较高,而年轻人则对于就业的要求较高,大家所要求的侧重点就有所不同。这些问题纷纭复杂,不同群体都有不同的诉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往往会出现矛盾的现象,甚至会出现解决一个问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的现象;也会发现有些问题可以通过政府或社会的努力马上解决,但有些问题是发展过程中难以解决的,在现阶段的社会中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解决它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复杂的过程。如何分清主次,分清轻重缓急,找到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最大公约数”,避免鼻子眉毛一把抓,让民生问题的改善有其自己的明确的路径和方向,让人看到自己所面对的问题有什么样的解决路径,又需要多少时间。这些都需要更加清晰的公共政策的探讨和具体地向公众作详细可信的切实说明。对于民生问题,往往不是可能“一揽子”全部解决,也不可能通过社会的意愿全部解决。在我们为民生问题而进行艰苦地努力的同时,也需要看到这些问题的难度和复杂性,并在现实而具体地讨论中得以向公众呈现。

其次,民生问题也是发展中的问题,它也是始终会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不可能在某一天就得到了完全的解决。旧的民生问题解决了,新的民生问题又会出现。社会发展水平低的时候,有当时的民生问题,水平提高了,又会遇到新的问题。公众的要求和期望在一个层次上满足了,又会在另一个层次上提出新的期望和要求。过去的目标实现了,人们又会提出新的目标。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的社会解决了许多过去的民生问题,我们才会在新的层面上面临新的问题。如北京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冬储大白菜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在当时也是极难解决的困扰,但在今天的发展水平上已经不复作为一个重大问题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它已经自然被超越了。民生问题不会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可能,需要的是社会理性、客观地认识和通过长期的努力加以不断地解决。也需要把长远的民生问题,未来会出现的民生问题和今天面临的现实的问题综合起来思考,让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更全面,更有远见和智慧。避免盲目为了短期的利益牺牲公众的长远利益,为了短线的民生问题的快速解决而牺牲了长远的公众利益。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环境等问题的忽视就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

从总体上看,民生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是社会的共同意志,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只有发展才会为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客观的条件,而也只有努力解决民生问题才会为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这要求全社会努力、以最大的决心和意愿解决民生问题,也要求社会更深入地体察和认识国情和中国的发展阶段,现实地理解和分析民生问题。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