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美两国元首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大阪峰会期间举行会晤,确定了重启经贸磋商以及美方不再加征新关税的方向。这不但意味着中美经贸问题将回到正常轨道上进行,也让人们看到全球化趋势及其发展路径在今天仍然具有的价值和意义。虽然问题仍然复杂,但显然为具有更丰富可能性的未来开辟了道路。
 
同样是在此次G20峰会上,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开放新举措让世界为之瞩目。这一切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一方面,以我为主,坚持做好自己的事、坚持自力更生,让国内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是抵御外部风险重要而坚实的基础。增强自身实力以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抗风险的能力,是中国社会能够应对各种挑战的前提。而国内各领域的不断发展也会为中国在全球化中彰显更大作用提供坚实支撑。
 
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所走的开放而非封闭、与全球共同发展而非自我孤立的道路,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与人民的认同。而国际上一些势力通过单边主义的方式搞“极限施压”,通过“脱钩”来尝试进行激烈经济与社会对抗的主张和策略,显然既没有得到绝大多数国家、企业与公众的赞同,也在现实中陷入进退失据的窘境。
 
在中国社会内部,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目前所遇到的许多情况说明这一波的全球化已经难以为继,主张中国今后应该更加“内卷化”。他们把当下的外部环境估计得非常严峻,认为美国一部分极端保守派的“脱钩”主张,已经使得世界局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乃至于对中国能否坚持“开放”都存有困惑。这就让我们有必要对坚持开放有更多关注。
 
从历史和现实看,“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这个战略性判断仍然符合当前世界发展的大方向。开放是中国40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社会持续进步的根本,而融入世界则是前提。中国快速崛起的历史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与中国一道发展、共同获益的历史。美国一些人所谓中国的发展就是占了美国“便宜”的说法当然是站不住脚的。从冷战后期中美战略性合作为世界和平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到上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作为制造业的“世界工厂”为包括西方世界在内的全球繁荣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再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对于世界经济走出危机与持续增长所作出的稳定贡献,都清晰地体现着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绝不是一个单纯的得益者,更是最重要的贡献者。在今天看来,中国与全球市场的深刻联系既是中国发展的前提,也是世界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中国人民含辛茹苦地劳作,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既为自己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也为世界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切实贡献。
 
全球供应链的存在与发展,各个国家与社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多样而丰富的联系,仍然是当下世界进步的根本性前提。虽然全球化暴露出一些问题,激进的民粹主义思潮在一些国家和社会中的影响增大,但当下全球化存在的问题,也必须依靠全球化进程的更多推进与调整来解决,也必须依赖全球的合作和开放来解决。开放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困扰不可能通过激进的封闭式手段来得到解决,那样做只能让问题变得更为严峻,甚至还将制造新问题。
 
从现实看,“脱钩”等一些激进的操作不但没有让老问题得到解决或有所缓解,其所制造出的新问题反而让世界看到了激进手段的现实危险。当下美国政府一些试图以“关税”作为关键手段和前提条件快速获益的策略,明显遇到了严重困难、遭遇多方挑战。从美国一个多月以来对华为的强力施压受到多方反弹就可以看出,全球化所创造的供应链体系及全球生产与消费的基本结构很难通过人为手段简单切断。这正是开放所具有的力量所在。“脱钩”之类的激进尝试,往往是害人害己,甚至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开放的中国要始终保持对全球化的信心,始终保持对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信念,这正是在贸易战中从容自信的表现。从华为任正非的多次谈话中,我们既可以看到那种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强烈愿望,也可以看到与其他企业多方合作的现实表达。当一家企业遇到来自超级大国的严峻挑战时,仍然对于开放与合作抱有最坚定的信心。这种定力一方面来自自身在开放过程中始终具有的对于自主发展的强烈追求;另一方面也是开放带来的开阔视野与多元能力,让其能够有方法和能力去应对考验,也正是这种对于开放的坦诚态度为其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与企业的信任。
 
当开放面临外部压力的时候,更需要岿然不动的定力以及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需要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作为。内部改革需要开放,中国在全球化中的新作用也需要开放。开放让中国的改革和进步不断获得新的内在动力和机会,不断激活中国内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正是对开放与合作的坚持,让更多国家更多群体在受益的同时,也更为深刻地认识到简单地“脱钩”不可能解决全球经济以及自己国家所存在的问题。这种认知在当下起到了重要作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合作,而任何一个国家要想顺畅地发展进步也离不开全球化进程。各国发展的要求让世界不可能再出现国家之间“脱钩”的局面,而中国的发展对于世界的现实贡献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看清。
 
做好自己的事与对外开放并不是一道二选一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多选题。无论还存在多少复杂的变数,开放与自主的并存,内部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共生一定是未来发展进程的主旋律。正是在开放中的发展,才能经得起风雨的考验。
 
文章刊于《环球时报》(2019年7月1日15版)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