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两天一个瑞典电视台的涉华的视频引发了广泛的关注。【1】
 
这个引起震动的瑞典电视台的视频所表达的内涵真是值得关切,也确实引发了中国公众和社会的高度的关切和强烈的不满。这个视频其实也体现了某种非常复杂的心态,这是非常值得分析的一个“后殖民”想象的文本。这个以嘲笑为基调的大众文化的文本里面表现出的那种隐含的意识形态的内容其实非常值得思考。这个节目的羞辱就是刻意针对特定族群的。这样的表达现在在西方其实是对相当敏感的种族等议题的触及,对于社会来说是很敏感的。但现在能够堂而皇之地展示,也是很独特的现象。
 
这个文本里有两个方面的内涵值得关切。有一部分是最传统的殖民主义时代的种族主义的观念。如对肮脏的渲染,对颟顸的老大帝国的意象的使用等等。曾先生一家的嚷嚷是放在吃饭拉屎,在建筑物外大便等中间的。这些肮脏的渲染当然是种族主义的最好的范例。劣等民族的像猿猴一样随便大小便是殖民时代殖民者对当地被殖民者优越感的和嘲笑的最生动的表述。这是把中国人视为过去的下等人,很多当年到中国的写作的渲染都是以肮脏为中心的,这里在哄笑中反复提及的“屎”正是一种对于肮脏野蛮的动物性的最直接的表述。野蛮人是一些无法控制自己的排泄的下等生物,这种理念其实是殖民主义时代常见的。这里的西方的现代的“卫生”和野蛮地区的原始的“肮脏”的二元对立。这个视频又有过去的“满大人”的传统中国在当年西方电影和图像中的典型形象,这关于落后老大帝国想象也是传统的营造中国的想象的方式。中国是颟顸的,愚笨的,那些斗笠等的出现都是老的意象。这些都是过去常见的。这也是营造非西方社会和西方人不同的愚昧形象时常见的。这里就构造了一个西方的“文明”与中国的“愚昧”的对立。这些中国的肮脏颟顸等形象的渲染刻画,一面是渲染族群的低等,一面也让这些低等的人努力把自己视为羞耻的,丧失了起码的尊严的被训导的西方干净高雅的仰慕者。这可以说是老殖民心态的优越感的“还魂”。虽然都知道那种肮脏样子并不存在,但把你刻画成这样的刻板形象还是让他高兴。这些表现当然是极为老套的,但却显示出这种过去殖民主义的阴影是如何笼罩在一些人的内心之中,一旦有问题,就会把它拿出来,成为便捷的嘲笑和攻击的手段。
 
另一部分是来自新的西方主流的“政治正确”“多元话语”的蔑视。中国变成了过去西方式专横的单一的传统价值的继承者,把“同性恋”,多元族群、少数话语等视为中国人不懂的当代西方人性化关怀的优越表现的证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经过了主流化的进程,这些话语这些年来世界上已经主导了西方的文化。这个视频其实也理所当然地接受了这方面的观念,也由此获得了更多的优越感。这里一面渲染中国人是肮脏的,还封闭在老大帝国的蒙昧的人。另一面却也是过去西方霸权式的单一的男性中心,异性恋中心,种族主义等的继承者。这是这些年中国发展之后的新的被嘲笑的方面。中国人虽然追赶西方,但他们反而是只学到了过去的,被西方已经抛弃的过时的东西,似乎中国得意张扬的成功正是西方已经已经抛弃的东西。这可以说是新的优越感的“建构”。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特意提及的“排除”,其他族群都是多元化的被接纳的人,而中国人自己是“种族主义者”所以不能被接纳,而是依然可以用老的殖民主义的方式观察的对象。“政治正确”应该用于用于其他人,而对于中国人(视频中还提及了俄罗斯人)则是可以被排除在其外的。因此,中国人是可以用老的殖民主义的观念来对待的,也就解决了老的殖民心态和政治正确的内在的矛盾。
 
中国在这里是这两种优越感的共同的“他者”。一面仍然是“非我族类”的下等人,一面却又是西方进步之后还保留被唾弃的西方旧传统的过时之人。而那个和瑞典警方发生争议的曾先生一家就被作为某种当下中国人的形象在这个视频中也出现作为注脚。这里的表现真是很值得探究和思考。这可以说是一种在中国已经发生重大的历史角色变化之后的焦虑和不安的投射。中国人通过这样的表达,再度被他者化为一种既下等又张扬的角色。这是厌恶和恐惧和过去的轻蔑的混合。轻蔑中有了远为复杂的内涵。一方面是如果把中国人仅仅当成愚昧落后的人,他们却又超离了这个范围,而是通过自己的发展和在世界上的新的角色获得了远远无法用那种生造出的吃饭拉屎等明显离谱的描述来概括,这些明显地是脱离中国的现实的。因此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有关“政治正确”等观念也被拿出来从另外的角度来进行嘲笑。它所表现出的偏见既有老式的殖民主义的,也有新式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政治正确等观念的。
 
总之,中国在这里变成了一个“他者”,这个他者并不像当年殖民时代那样明确地就是贫穷落后愚昧,而是反而在当下的世界有了一个无法忽略的新的角色,于是这里的“他者”的角色是明确的,而“他者”的形象是微妙的,一面依然愚昧落后,一面却又有了当年西方的强势的。这种矛盾的想象其实是某种新的意识形态的体现,也是从这样的嘲笑的角度,对于一个难以“阐释”的中国所激发的焦虑的一种强制的阐释,也可以说是一种“无意识”的爆发式的宣泄,一种当然显得失控的直截了当,一种粗鄙但其实很直抒胸臆地表达。这样的偏见和扭曲的价值的流露其实非常值得思考和探究。
 
【1】参看关于此视频的全面的介绍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351000144287210747779313&u=1194868525&m=4287374122954685&cu=1194868525
也可参见https://www.miaopai.com/show/YeBOLBMwuOB5MRgccHqHj5vL9FSDq87WCEuOvw__.htm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