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有不少朋友对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化创意的现状感到不满,觉得缺少全球传播,也没有什么全球或东亚有影响的明星。因此感到中国在大众文化领域的影响力还存在很多局限。在我看来这其实也是正常的现象。现在看,其实已经有一些好的兆头,其实不少本土的年轻明星受到本土年轻人的喜爱其实就是好的征兆。现在需要思考的是正视当下的状况的同时需要在大众文化领域中不断努力。
文化的影响力当然有很多方面,但大众文化方面的影响力其实往往对社会产生更重要和切实的作用,往往影响公众对一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人们认为美国文化“软实力”很强,其高端的文化固然有作用,但其大众文化的影响力其实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美国的好莱坞电影、综艺节目、流行音乐等方面许多年的积累,众多的偶像明星其实是其“软实力”的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方面。因此,不理解大众文化传播的意义,不能在大众文化领域中具有影响力,一个社会或国家的“软实力”就有自己的局限性。这也是文化传播的规律性的现象。在这个领域中,影视创作、综艺节目、流行音乐等方面的发展是重要的。其中大众流行偶像的作用也不能轻忽,现代的消费社会,在中产化之后,青少年的文化消费力和影响力都在彰显。他们对于偶像明星的追求,当然有其一定的负面效应,也都引起了关切,但偶像明星所形成的认同方面的影响,任何社会都不容小觑。如果没有青少年喜爱的偶像明星,其实文化的传播力就会有相当的局限。这也是构成文化影响力强弱的一个现实的,不可忽视的方面。
大众文化的传播也是有规律的,它相对于经济的发展往往相对滞后。在大众文化方面的影响力,只有在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的支撑之下才可能有更大的彰显,这也是具有规律性的现象。美国其实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GDP就已经超越英国,但真正文化上影响力在全球确立要等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后,直到二战结束才彻底形成支配性的地位。美国当年有许多全球风靡的偶像明星,其影响力的全球传播对美国的文化“软实力”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至于日本经济起飞是在六十年代,韩国经济起飞是八十年代,但真正形成东亚的文化影响力却有二十年左右的滞后。日本是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偶像和日剧才风靡。韩国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之后影响力才真正起来。而且有个特点,光有综艺节目或好剧还不行,一定要有很强的年轻偶像。这种积累的时间还是不可少的,这也可以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规律。因为文化的传播就是比经济滞后些,它门槛更高,运作更复杂,需要的支撑力更多。最典型的是韩国的例子,九十年代初,日本偶像在东亚影响巨大,当年都认为韩国明星很土很不入流,都看不上。但韩国先在本土发力,到九十年代后期有了一些个别亮点,但现在似乎已经影响力远超日本。这也是有规律的,也无需自卑。
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有很多方面,偶像的培养等其实也是一个方面,都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和模仿的过程。日本经历过对美国文化的模仿或挪用的阶段。韩国也经历过对日本的模仿阶段。这其实有些像制造业的发展,一开始都经历过山寨的阶段,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货在西方也是便宜质量不行的,到了七八十年代才快速提升。韩国货在最初也是让人瞧不起的,后来才有迎头赶上。有些路径和窍门就是不好掌握,需要通过引进模仿来借鉴。然后才能综合创新。其实中国制造的路径也基本相似。从制造业看文化产业或偶像制造也是如此,需要长期的借鉴,中国的市场大,其实是我们的优势,别人都愿意进入你的市场,借鉴的机会模仿的机会就多。当然模仿阶段被人看不起都是常态。不是什么特别的现象。很简单,美国积一百年,日韩几十年的经验积累,不可能一天超越。有人说,中国文化传统这么深厚,为什么不能直接搞文化的新创造,为什么不能马上就跻身世界第一流和美国分庭抗礼?培养明星还不是易如反掌?还需要什么努力,只要长得好就行。其实这其实是简单的想法,大众文化传播也是很复杂的过程,资本的运作,文化规律的掌握,明星的培养等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其实这里的门槛相当高。你随便弄的就是不行,说“小鲜肉”只要长得好谁都能行,其实是一种极为简单的看法。像韩国对于明星的培养相当的成系统,有其相当成熟的系统。因此,在中国有影响的偶像明星,往往经过韩国的造星机制的培养。这其实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抹煞。你可以不认可它的机制,但你不能没有自己的一套机制。自己的一套机制不成熟,相对还粗率,就使得其他社会相对成熟机制下培养的明星有更大的影响。这也是现实的状况。我们的文化传统深厚只是一个很好的条件,但显然不是充分条件。这其实容易理解。有人对今天的一些年轻明星从韩国出道有微辞,其实,这也是借鉴和挪用的过程。也谈不上有什么问题。
现在看,关键是要在自己的很大的文化市场上先占优势,先有自己的影响力,先让本土的年轻人喜欢。其实看看世界电影史,美国也经历过欧洲电影占优势的早期,但后来逐渐占据市场,形成全球的巨大影响也是经历了相当的过程。像流行音乐等也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才逐渐地美国自己在本土占绝对优势,然后才扩展到全球,其实日本韩国也是如此。没有在本土还立足未稳,就能全球传播大成功的例子。这说明其实还是需要从现在做起,年轻偶像明星当然有这样那样问题,但能够在本土市场和其他地方的明星竞争,就有自己的价值。当然要避免盲目追星造成不良后果,但本土的偶像明星的出现,在现实中还是积极的。青少年在全球性的中产社会中的文化偏好的作用,靠简单的认识是难以有理性和客观的理解的。他们是在一个全球和东亚的水平上发挥影响的,没有本地的偶像明星出现,就会让他们迷恋其他地方的明星,而不是根本不追星。这个情况也是很现实的。当年在前苏联和东欧,迈克尔·杰克逊和麦当娜就有巨大的影响力,他们的演出的冲击就不容小觑,甚至有些研究认为对冷战的结果都有相当的影响。有人以为,海外的明星偶像,和我们无关。其实这也是误解,外国明星偶像,在现在的全球网络和媒介环境下的传播是完全同步的。前几年中国本土的年轻偶像明星还没成气候,就给韩国明星和港台明星留下了更多空间,最近中国的偶像明星的兴起明显让那些海外明星的影响相对淡化。这些作用都还是积极的。当然在这些事上其实也无需自卑。还是需要久久为功,长期地走下去。
中国文化市场规模大,是大优势,谁也不能忽视这个市场,因此,在这里容易学到更多经验,也容易更快发展。这些事其实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容易,也没有想象得那么难。只要既加强监管和社会的监督,也要让市场本身更好发挥作用,其实中国人的能力并不差。我们在制造业等方面的成功最好地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是那个过程的新的展开。像高铁的创新现在全球瞩目,但也是在引进基础上,经过努力的综合创新。互联网的发展如QQ当年就是模仿ICQ,现在微信就是本土创造了。大众文化的创新也需要这样的状况。本土的影视作品、综艺节目、音乐作品或偶像明星等的产生,都需要有这样的过程。
我们对文化“软实力”的建构中大众文化的作用,存在一种矛盾的态度。一面是认为我们的大众文化多半是模仿的,觉得比起美日韩相对较弱,影响力不够,觉得这是不足。但另一方面,又觉得大众文化无足轻重,不需要高水平的运作就可以成功,往往从消极面上认识的多,从积极面上理解的少,认为大众文化产品或偶像明星等都是不需要认真对待,只是随便弄弄,或者简单说靠资本一堆就能成功,很容易流行的,对于这方面的进展往往看不起,或不想看。其实这种看法是很简单的,它既忽视了大众文化对“软实力”的巨大作用,也忽视了这种运作的复杂性和难度。用这样的理解和态度其实很难客观地认识大众文化的作用。
现在一方面应对很多萌芽的新现象谨慎对待,对正在发展中的现象冷静理智地看待,鼓励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还是要有耐心,不必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同时给予大众文化相对的重视和认真的理解。当年对高铁,不是很多人觉得根本不可能成功,是多余的,现在看看就很可笑。其实对大众文化也如此。大众文化的状况其实还是基本上正面的,在防止出现弊病问题的同时,更积极地看待也是非常重要的。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