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农耕时代形成的节日,传统时代,从冬天一直到新春,是农闲时节,也是一年中最大块的自由时间,因此很多文化活动都集中在这个季节,春节是其中最重要的的代表。
 
过去的农业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活动,因此家庭伦理在社会中极其重要,春节的文化习俗,通过一系列的节日文化、仪式、活动强化家庭伦理,让人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家庭、亲情的重要性。
 
在今天,春节的这个功能依旧存在,但同时,它又有了新的功能,就是休闲、娱乐、欢庆、放松等功能,也就是说,除了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它还是一年中最长的假期。
 
从节日而言,春节还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尤其是在生存问题解决之后,精神的需求提上日程,人们对亲情的需求愈发明显,家庭的作用日渐突出,团聚在新时代依旧有重要的意义。
 
从假期而言,中国人是非常勤奋的,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也是非常辛苦的,尽管现在各种假期不少,年假也越来越普遍,但能被一家人共同支配的长时间的假期,仍旧只有春节,休年假可能时间比春节更长,但很难一家人同时休年假,春节是一年中唯一的全家人共同支配的长假,因此它的休闲功能不能忽略。
 
至于过年的形式,我觉得多元社会,人们的选择也是多元的,这些不同的选择,只要是健康的,我觉得都没什么问题,有人旅行,有人回家,也有人待在家里哪儿也不去,都挺好。现在还有一种逆向探亲,就是过春节的时候,故乡的父母来到儿女的城市一起过年,即避开了春运期间车票难买的问题,又能够让父母趁机旅行一次,还没有上班时间的约束,可以和家人多团聚一段时间,一举三得,也是很好的选择。现在也有不少人选择春节全家出去旅游,也挺好的,只要团聚,在哪儿都不影响亲情。
 
团聚本身更看重意义,而不是形式。今天的人们,也不是整个春节都全家聚在一起,更多时候,三十晚上,兄弟姐妹们带着孩子到父母家团聚,第二天也就各干各的去了。现代通讯、交通技术非常发达,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相聚其实都不难,远比过去要方便得多,团聚也不一定非要除夕晚上,正月初三初四也都可以,甚至有人趁着春节人少,去一趟国外,初三四回家团聚,也完全来得及。
 
春节不回家,除夕不回家,在今天的社会中,确实渐渐地变多了,而且,我们还得注意,有人是选择了别的过节方式,但还有很多人,春节是在工作,而不是出去玩儿了。不用说那些特殊的岗位,比如边防战士、医护人员、交通服务人员等,还有更多的服务业的人员,春节仍旧坚持工作,为人们提供服务,他们的贡献,不能忘记,他们的选择,不应该谴责。
 
近几年来,不少人选择在饭店吃年夜饭,这就意味着,很多饮食行业的从业者,除夕夜必须得工作。有一段时间,不少人批评国内的服务业,过节也不休息,反而更忙,觉得像欧美那样,商场超市这些服务场所过节也一样放假比较好。但现在看来,也未必全是如此。中国人勤劳,过节的时候仍旧工作值得敬佩,尤其是面对这么大一个市场,这么多人的需求,服务业在节日期间提供了很多贴心的服务。如果没有这些服务,我们的节日可能要多添一些忙碌,想买个东西也买不到,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也找不到人,也未必就好。我们在饭店里吃方便而又丰盛的年夜饭,我们大年初一逛超市的时候,我们守岁之后就出去玩、聚餐,这些其实都需要相关的服务人员的支撑,多样化的过年方式,离不开多样化的服务,而那些过年还在为我们提供服务的工作者们,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