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重视传播大众文化

 

张颐武

2014年08月29日15:1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这几年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问题引发了国人前所未有的关切,我们都感受到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我们文化的影响力还远未能够匹配我们经济发展所形成的分量。这样的问题其实是当下文化发展中遇到的最为现实的挑战。

中国文化五千年来绵延不衰,自中世纪以来,中国哲学、思想、审美方式和价值观等对近代世界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文化走出去,其目的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和谐共处。应该看到,这些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世界对于中国的了解正在加深。但显然,人们仍然强烈地感受到文化影响力不足所带来的挑战。一方面中国的价值观和文化精神尚未获得更多的全球性的理解和认知;另一方面我们的文化传播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接受。这些情况在中国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成为我们在全球发展进程中的瓶颈。

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如何努力取得更多扎实的进展?文化传播效果要立竿见影并不现实,当务之急是立足当下现实,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在长期而耐心的努力中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我以为,在跨文化传播方面需要更为灵活的思路。首先,在内容上需要“两条腿走路”,在重视经典文化、精英文化传播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大众文化的传播。大众文化的传播往往比经典文化的传播更加容易,传播过程中存在的“文化折扣”也更少,而文化折扣越少,就越容易被人理解,流行音乐、电视剧、电影、流行文化以及明星的传播力等,都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一些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高度全球性或区域性影响力,被认为文化“软实力”较强的国家,如美国、韩国等等,无不是以大众文化的传播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且传播渠道灵活多样。以前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些方面,认为传播就要传播经典文化、高雅文化。诚然,经典文化、高雅文化是需要传播的,但与此同时,我们要将大众文化放在我们的文化传播、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位置上。

在传播路径上,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重。

让中国社会内部先感悟到我们文化的活力,是走出去的前提。中国本土市场是全球最好的市场,中国互联网发展迅猛,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使得中国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和“80后”“90后”的年轻人,是文化消费的主体,对中国本土的文化市场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我们首先要把握住这些主流消费群体,让他们对我们本土的文化产品感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才能进一步带动消费,活跃本土文化市场。有了本土市场的基础之后,再逐步向国际市场扩展。本土市场的活力其实是“走出去”的最好根基。

中国文化走出去无疑面临很多挑战,复杂因素的叠加使文化博弈既是“软实力”的较量,也是“硬实力”的竞争。在努力跻身西方文化市场的同时,我们应给予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更大的重视。这些国家的生活方式,包括在传统与现实间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与当下中国相近;新兴或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国家与我们文化接近,对于中国的发展道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有相当认同。在这样的国家和地区传播文化相对容易,以此为基础,也便于中国文化逐渐向其他市场扩展。(作者为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