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闹剧过去 面对问题

张颐武

    我被动卷入的这场关于“孔子和章子怡”的闹剧已经到了尾声,大家终于通过网络和纸面媒体知道我究竟说了些什么和一家媒体是如何歪曲和编造我的意见的。前几天由此引发的网络上的口水大战和平面媒体的“反思”和“批判”也如同秋风中的落叶,渐渐消失。在这场闹剧的漩涡中心的这几天里,我一面在应付面前无端出现的意外,澄清事实,一面却也在思考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荒诞的事情。

    这次事件的最大的启示是,纸面媒体的影响力仍然巨大。特别是纸面媒体通过网络传播之后的影响力更是不可思议。网络给了原来传播受到地域和影响力局限的纸面媒体一个更大的平台传播自己的消息。而纸面媒体原有的传统上大家认为可靠的公信力仍然存在。在网络上随便贴的匿名的帖子大家往往不会当真,它当然可以随便贴上,却也被公众当成随便写的东西看待,被理解成无足轻重的言论。但形诸报端,公众就会觉得不会有什么问题,就容易相信报道的真实性。纸面媒体的报道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之后造成的影响就变得非常巨大。可以说,网络当然一面是纸面媒体的竞争者,另一面却又为纸面媒体如虎添翼,增加了它的影响力和冲击力。纸面媒体原有的信任度仍然保留下来,却又有了网络的传播途经。

    这次的事情其实就是一家纸面媒体的误导,却迅速在互联网上形成了声势。这就说明纸面媒体言论也会比互联网上的匿名的言论有份量。而报纸的言论一旦形成了网络上的舆论,就会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又会迅速回流到许多纸面媒体之中,然后再放大回到网络上。这种互动就给纸面媒体提出了比网上发言的网民更高的要求,要求纸面媒体的报道更尊重新闻工作的准则和更尊重客观事实。因为报纸的失实对于新闻当事人的伤害已经不仅仅存在于纸面和有限的阅读中,而是存在于网络的无远弗界的传播中。在这次的事件中。对我来说网上的漫骂的确无足轻重,因为我知道这是来自于不真实的消息的误导,因为网民仅仅是一些匿名的个体,随心所欲和即兴地发表他的意见,不会真正造成巨大的影响,网上的口水毕竟仅仅在虚拟的世界上,虽然对真实的世界有影响,但却仍然非常有限,因为口水还是口水。而纸面媒体的不负责任造成的伤害则真正让人感到无可奈何。我在这种扭曲的报道面前有了一种真正的无力感。一个普通人对于一家纸面媒体的抗压力其实非常弱。你要沉默,就说明你“印证”了它的不实的报道,而你要起诉,却又会变新的炒作的材料。这需要纸面媒体更加客观和公正,让自己的新闻和行为给普通人更公道和真实的东西。这次的事件中,我明显感到我们的多数纸面媒体并没有“跟风”再做扭曲的报道,而是迅速地了解事实,提供客观的报道,使得舆论得以平衡。这让我凭添了一份感激。

    而互联网也是一个双面刃。一面它会放大扭曲和失实,但另一面它也在帮助我澄清事实和说明真相。我真是后怕,如果没有我在“新浪”的博客说明真相的文字,事件会发展到何种地步。通过博客,没有时间和机会查找我的原话的公众会发现我的真实的说法,可以看到我对孔子的真实的想法,看到我澄清媒体如何扭曲和编造我的话,看到一个大学老师并不是象一些人想象的那样会说出他们期望的荒唐话。使得许多纸面媒体根据我的博客作出了报道,让真相得以传播。因为接受纸面媒体采访的澄清往往需要记者对于事件的充分的了解和对于真实情况的理解的耐心,而往往这种澄清可能带来新的误解和衍生新的风波。而我的博客就简单地将我自己说了什么贴在那里,任何人都可以看到,都可以了解事实真相。网络会带来漫骂和攻击,但也带来了许多鼓励、信任和认真的理解和分析。许多网友的帖子里的明智和认真让我有了真正的感动。

    我们确实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一的新闻来源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期。而我们的媒体和公众也还并不成熟,许多人希望看到耸动的奇闻,于是难免有媒体在竞争的压力下提供不真实的消息,希望通过对于“奇闻”的报道而博取眼球的关注。我的这次的遭遇其实就是这样的经验。但我觉得似乎有些人看到了如此明确的澄清和我确实没有在“孔子和章子怡”之间作出文化价值的比较之后,反而感到更加的愤怒。他们似乎希望一个学者说出明显缺少常识的话,然后加以反思和批判。他们不愿意去想一想媒体做了什么,反而在这种没有根据的“爆炸性”的消息被证实不存在之后感到失望。这当然不是一种理性的心态。我想许多扭曲其实就来自这样的心态。这其实正是我们的社会还在成长中,我们还不能更理性地看待、认识网络和媒体的作用,但这毕竟是发展中的问题。我们毕竟有了更多的信息,我也有机会得到公正的对待。

    其实,这次的纷争没有意义的地方在于,其实它遮蔽和转移了我试图探讨的真正的问题。我们的文化还没有展示和我们的经济成长一样的力量,还没有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价值观和中国的真正的魅力。这是我们面对的真实的挑战和问题,思考它会比排演一场闹剧要更有价值。

    510日的晚上,我在杭州市中心的一家人声嘈杂的网吧里,写我澄清事实的博客。当时的我很累,觉得很无力。但我旁边的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大声地和他的恋人在网络电话上交流。我可以听到他的真诚和天真的情话,显得妙趣横生。网络让我受到委屈的时候也给了这个年轻人一个无拘束的交流的机会。我突然觉得:口水会消失,但人的真实的感情和追求一定会留下来。生活会延续,明天会把真实还给大家。我突然觉得有了力量。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