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理财时代”已经到来

 

张颐武

   

  一年多以来,中国A股市场持续走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赚钱效应”,带来了投资理财的热潮。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媒体开始加大了财经和投资的报道和分析。证券营业部和银行的投资柜台前的人群也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人们聚会时也往往在谈论有关股票和基金等等投资理财的话题。所谓“存款搬家”也成了社会的焦点。

 

   这其实显示了一个以中等收入者为中心的理财的热潮正在兴起。这一波的理财热潮的特点是公众的广泛的参与和社会对此的客观平和的认识。它的出现说明中国的市场经济在前一波以“创业时代“为标志的潮流之后,社会在注重“创业”的基础上,进入了一个“理财时代”。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也曾经出现过所谓的“股疯”,但那时一方面是投资的渠道和方式都相当狭窄和并不规范,另一方面,那时参与其间的并不是多数的上班族。当时的狂热多少具有某种边缘的色彩,并不是一种社会的主流生活方式。当时社会更加看重,也更加需要的恰恰是一种“创业”的精神。从“傻子瓜子”的“傻子”到柳传志和李彦宏,一种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受到社会的追捧。而到了今天,“创业”仍然是许多人的梦想,但毕竟门槛开始高了起来,也存在着更多的不确定性,社会也不可能要求大家都来创业,而通过投资理财来打理自己的钱还是风险较小的,也有利于自己的不多的钱实现保值增值。而一旦开始进入了这一领域,对于投资理财有了更多的知识和体会,许多人就会将这变成自己的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口耳相传以及网络里的跟帖博客的“示范效应”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这一潮流。

 

    于是,一个以理财为中心的经济时代也开始到来。这种“理财”文化的特点是自己有了钱并不由自己来运作,而是通过投资理财的方式整合于资本市场。它不是一种大规模的投资,也不是自己做个体户,不用投资者放弃或者改换自己的职业,就可以将自己的钱变成投资,参与市场。这是一种适应大众的需求的投资理财的方式。它的门槛很低,有一点点余钱就可以投资,更加适合一般的中等收入者的参与。当然,近年来资本市场的规范和活跃,给了投资理财开始有了更为规范和更为便捷的渠道,也为普通人参与理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这个“理财时代”的到来,其实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标志。大众随着三十年来的发展,已经开始进入了普遍的“略有余钱”的阶段。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家的收入都很少,应付日常生活的支出都还有困难。记得七十年代,有三四百元存款的人都是很不容易的,就会被人羡慕,当然不会产生投资的要求。而到了市场经济的初期,大家开始更新生活必须的商品,如电视机、电冰箱等等,也不会有钱投资。而前些年,汽车、住房的压力对于一般的中等收入者还是非常巨大,也难以有余钱投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公众的现实的需求虽然还没有完全解决,但“略有余钱”却还是一个社会的现实的状况,也是中等收入者的普遍的状况。当然社会还存在不少贫困的现象和问题需要我们以最大的热情加以关怀和帮助,但“略有余钱”者的投资的需要也是相当现实的。同时,中等收入者对于自己的上升有诸多“完成不足”的困扰和焦虑,也希望通过职业以外的投资给与自己新的机会和可能,也希望通过投资理财给与自己的生活更多的改善和提高,期待通过投资理财将这些“余钱”进入资本市场分享发展的成果。

 

    这种心理上的要求也是社会的普遍的要求。所以,所谓的“流动性”的巨大当然不仅仅是国内外的“热钱”的效应,而且还是这些积少成多的“余钱”的不断的涌出的结果。这种“略有余钱”的大众是股市里的“散户”,基金的“小户”,但他们的这些“余钱”的集中的效应却是任何人不可小看的。这种“理财时代”的到来,当然会长期地影响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多重效应应该引起公众和舆论的关切。

 

    这里有两个方面的效应会立即显示出来。一方面,是投资理财的“风险性”还没有经过体验,许多人是在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开始投资的,对于市场的复杂多变没有现实的体验,投机赚大钱的心理仍然普遍。虽然长期的中国市场的成长没有任何人怀疑,但短期的风险就会有人难以承受。这就需要更多的风险性的了解。另一方面,投资理财也使得中等收入者之间的财富的差异得以放大,如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一个理财,一个仅仅消费,很快就会显示出完全不同的后果,所谓“M型社会”的效应就会显示出来。而“略有余钱”的投资理财者和没有余钱投资的人之间的差异也会放大。这里的诸多问题都会长期地影响我们社会的未来。

 

   而在社会文化方面,由于投资理财的财富放大的效应,消费的强势和文化产业的兴盛当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是由于投资的良好的收益,使得许多人对于手里的钱更加敢于消费。这些消费在温饱已经解决的今天当然主要体现为日常生活的“品味”“风格”的消费和文化方面的消费。这些方面的高速增长也是可以预期的。 

 

   “理财时代”的到来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多方面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的多重效应还需要认真的观察和思考。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