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温暖的心 冷静的脑

张颐武

 

     最近,一篇写新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克鲁格曼的文章的题目是《温暖的心,冷静的脑》。这个题目让我有所触动。作为学者,受到许多人好评的克鲁格曼得到今天的评价自然是实至名归。但这“温暖的心”和“冷静的脑”其实可以作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也可以对于公共政策和社会发展有所启发。这样的处事的态度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有社会关怀的公众和媒体来说,都有相当的意义。这两句话看起来平常,但其实言近旨远,意蕴悠长,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这里的“温暖的心”和“冷静的脑”其实是一个整体,只有将两者结合得好,社会才可能获得进步和发展,永续繁荣才会成为可能。我想,“温暖的心”是情感和认同的真挚的展现,“冷静的脑”则是对于现实的实事求是的认识和了解。

    “温暖的心”指的是人应该具有社会的理想和关爱的情怀,对于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抱有坚定的信念,同时具有同情心和对于弱势群体的真正的关爱。“温暖的心”意味着任何公共政策的考量和社会发展的选择都不能离开“以人为本”的情怀和理想;意味着社会需要关怀它的每一个成员,需要让社会感受到一种真诚和无私的奉献的精神和理想的光芒的照耀。一个社会只有有了无数温暖的心,社会才会健康、公正地获得进步。“温暖的心”可以说是支持我们向前走的动力和能源。

冷静的脑”指的是任何社会选择和判断都需要考虑现实条件的制约,都不能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每一个具体的问题的观察和思考都不能离开客观规律,不能盲目和冲动。这就需要对于社会发展目前的现实条件有清醒和客观的认识,对于复杂而微妙的具体的社会状况有理性和明智的了解,对于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有充分的理解和认知,对于社会的长远的要求和未来的发展的需要有胸有成竹的体会。这就需要清楚在当下的具体条件下,怎样做出选择才是能够符合客观条件的要求又能够对于社会发展有所推动。可以说,一个社会永远需要有冷静的脑,才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和理性的取舍,才能够实事求是,按照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采取符合现实状况和长远要求的决断,社会才可能有自己的不断的发展。“冷静的脑”可以说是支持我们向前走的知识和明智。

温暖的心”和“冷静的脑”是缺一不可,互相制约的。这其实也是对于社会发展的路向提出了一种辩证的要求。“温暖的心”所代表的是社会公平和美好和谐的追求。“冷静的脑’则是实现理想必要的现实的方法和理智的选择。一方面,没有“温暖的心”,“冷静的脑”就可能变得冷酷和简单。过份的现实的算计和利益的追求就会毁坏社会的机体,也会让社会的发展脱离公众的支持而缺少必要的公众的参与。社会如果只是简单地追求发展而失掉了理想和远景的支撑,就会变得让人难以忍受,无法最终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和进步,已有的成果也会由于社会和谐的破坏而丧失。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冷静的脑”,“温暖的心”也可能变得盲目和冲动。不考虑客观条件的限制,不清醒地认识现实状况的复杂,简单地一味追求理想性,过于浪漫地考虑和处理复杂的问题,脱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一厢情愿地做出选择,一味简单和天真地认为只要有善良而美好的愿望,社会就会像理想中那样美好,也会受到客观现实的反弹而使得社会发展的持续性受到破坏。而且有时由于仅仅考虑了当下公众的情绪和要求而忽视了他们长期的要求和尚未完全展开的期待而受到未来的惩罚。

可以说,如果没有“温暖的心”,最明智的“冷静的脑”也可能变成无情,但如果没有“冷静的脑”,最真挚的“温暖的心”也会流于对于公众的取悦和迎合。而两者的结合可以让每一个现实的选择都在照顾到公众当下的利益和情绪的同时具有面向未来的意义,同时每一个长远的决策都符合社会的长期发展的需要。在全球经济面临重大变局,世界经济的前景面临重大挑战的今天,如何探讨中国的永续发展之路,如何更好地认识在世界经济发生巨变的状况下中国社会的发展,提出具有真正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公众期待的选择,就需要更好地将“温暖的心”和“冷静的脑”结合起来。最近,许多地方政府在房地产方面采取的明智而果断的避免危机的举措,无疑体现了“温暖的心’和“冷静的脑”结合,是以人为本,维护经济长远发展的积极而果敢的作为。同时,公众或者媒体在探讨现实的社会和经济的问题的时候,也需要将“温暖的心”和“冷静的脑”结合起来,既具有高度的理想性,又要具有高度的现实性。只有这样,中国社会的发展才会保持自己的活力。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