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关切经济变化中的社会心理的变化

张颐武

 

近期人们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全球经济形势的深刻的变化上。全球经济的景气转坏和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都引起了广泛的关切。无论是经济放缓造成的对于景气的信心的冲击以及一些新的社会问题,还是股市和房市的低迷产生的影响都已经开始逐步显现出来。人们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仍然有乐观的预期,但目前的状况仍然是需要客观地面对。同时,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里,世界经济的整体出现的严重的问题也会产生相当巨大的冲击,这会使得任何人难以独善其身。这种经济的变化其实会对于人们的社会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人们对于经济前景的预期一旦出现并不乐观的看法,个人的消费和生活状态会出现变化,也会在文化方面展现出某种新的选择,这些变化其实都值得社会的高度关切。

前些年全球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经济更是风生水起,人们薪酬收入增加,从股市基金等投资中获得的财产性收入增加,对于未来的预期相当乐观,对于自身的发展较为自信。在经济繁荣的阶段,工作机会和向上发展的机遇都相对较多,也会对于人们的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公众对于社会的发展有更多的期望和更多的具体的改善生活的新的目标。整体社会心理会比较健康,也会促使人们更加平和和理性地面对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总体经济状况良好的时候,虽然也会有社会心理的问题,但都不会发展成整个社会心理的焦虑和失衡。面对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也会认为是社会发展中难以避免的,因此对于未来克服这些问题和矛盾有信心。对于自己的未来越来越好的期待会使得人们对于社会生活的理解相对乐观,“中国梦”所展现的魅力也会对于整个社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大发展和大繁荣就会带来很多积极的心理因素和现实因素,让人比较容易面对现实和积极向上地力争上游。

而经济一旦面临较大的挑战和曲折,人们开始担心自己的生活前景,担心自己的收入和工作的稳定等问题,其内心就会有更多的不安和焦虑,也会有较多的心理上的和实际中的困扰和挫折感难以化解。无论是股票的缩水还是工作和发展遇到瓶颈,都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从而对于整个社会心理造成某种难以避免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一些“80后”或“90后”的年轻人一直生活在经济繁荣的时期,虽然面临不少问题,但对于未来的预期会让他们有更多积极努力的动力。一旦遇到经济出现问题,无论是就业、职场发展或者学业的发展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的局面的时候,个人生活的一些问题也会由于经济问题而进一步放大的时候,其心理和生活的问题往往难以化解。

而互联网这样的新媒体的巨大的“放大效应”也是一个双面刃,一方面当然可以“放大”社会的积极方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极大地“放大”消极的方面。对于比较成年人来说更加依赖网络生活的青少年而言,他们涉世未深,心理敏感脆弱,对事物的反应容易极端化和情绪化。往往对于生活的期望很高和自己的实际状况和能力还不如人意,其间的反差很大。“完成不足”的苦闷和“自我实现”匮缺的存在就会造成一种“戾气”。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往往会成为自我完成不足的宣泄点。于是社会心理的问题往往会通过互联网发泄出来,一些社会的负面问题虽然可能仅仅是个案或者局部的问题,就会在网络上形成“引爆点”。一些个人心理或生活的问题也会放大为一种网络中的群体性的问题。这些状况在经济发展顺利的时候也会存在,但由于人们对于前景的乐观期待而不会过度引申和放大。而当下这样的情绪往往会形成一种比较广泛的心理失衡和焦虑。个人的问题和一些社会的问题相互扣连,往往会有较多人群的心理和生活状态的失衡。有时可能并不巨大的问题,对于个人并不是过不去的“坎”儿,却被放大为严重的和难以化解的问题。这样的状况在今天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应该引起更多的关切。

一方面,社会应该更加关心在剧烈的经济和社会变化中受到冲击和影响的人,应该更加敏锐和理性地判断社会趋势和社会走向,实事求是地为面临挑战和问题的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和心结。对于引起网络和公众热议的问题,也要理性和实事求是地给与积极的回应。对于一些社会心理的带普遍性的问题予以高度关注和明智的应对。另一方面,也要激励人们通过自己的能力的发挥克服困难,在为社会发挥能力的同时为自己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以三十年来中国发展和创造的努力来鼓舞人们树立信心和打造积极面对生活的人生态度。用“中国梦”和奥运的精神来给年轻人更多的向上提升自己和社会的动力。社会应该最大限度地关爱每一个人,但同时社会也要要求每一个人发挥自己的能力来尽到自己的责任。

只有乐观和健康的社会心理空间的营造才会让社会和经济健康地发展。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