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拉贝和中国在一起:电影《拉贝日记》的力量

张颐武

 

二十世纪中国人所承受的苦难是人类历史上值得记忆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中国之痛,而且也是人类之痛。电影《拉贝日记》就是从一个人类的视角来关切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的一部最新力作,也是将一个遭遇了南京的浩劫并承担起了拯救责任的外国人拉贝放在了历史的焦点上的作品。这个新的思考和观察南京浩劫的角度其实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中华民族和人类共同记忆的宝贵的一部分的严肃的发掘和打捞。在这里,拉贝既是一个保持着人类的基本的善良情感和对于他人的责任的人,也是一个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历史中不应该被遗忘和不应该被淡化的人物。

看这部电影,我们在感受到中华民族在现代历史中所承受的苦难的同时,也会感受到民胞物与的共同的感情让人类得到升华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拉贝和国际安全区的故事其实是对于我们是弥足珍贵的,也是值得中国人了解和珍重的。我们在了解和珍重中华民族所承担的痛苦的同时,也应该了解和珍重以人类的崇高的感情为拯救中国人的生命,勇敢地和我们站在一起的人。他们既是人类的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拉贝和他的那个临时组建的委员会其实就是一个人类共同的价值的象征。其实,这部电影的意义在于,当年拉贝和中国在一起,为拯救中国人的生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今天,在新世纪的“新新中国”,拉贝又来到了我们中间,又和我们在一起了。今天他可以知道这个国家和他的人民在面对自身过去的苦难和超越二十世纪的深沉的悲情的时候,没有忘记他和他的委员会为中国人做的一切。他们在中国历史最艰困的时代为中国人做的一切今天已经被中国和世界所铭记。这部电影应该而且必然是“新新中国”对于自己的历史中的苦难和苦难中的帮助自己的人们的最真诚的回应。它应该让我们怀着对于历史的最真挚的情感来观看。对于我来说,看这部电影的过程是一个感动的过程,一个自始至终让我沉浸在其中的过程,也是一个参与和投入的体验的过程。这里的一切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是无法回避又感到痛苦的,但拉贝让我感受到黑暗和痛苦年代里的一抹温暖和庄严。

这部电影有一个独特的视角,它是以拉贝的日记作为线索来深入到历史的深处去的。拉贝的视角的意义,在于他一开始并不是这场战争的参与者,也不是这场战争中的一方。但作为一个第三方的人士,却被历史卷入了南京的浩劫,他的参与和见证的力度其实才格外的让人信服和使人震撼。电影一开始,拉贝马上就要离开工作了多年的中国,而他也难免有一个当时欧洲人的优越和倨傲。而且拉贝本人也是当时德国的纳粹的一个追随者,有他盲信的方面。拉贝并不是作为一个完美的英雄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但电影所表现的拉贝的可贵在于他始终坚持了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的价值,他对于妻子的相濡以沫的感情,对于员工的责任和对于那个新来的死硬的纳粹分子的轻蔑。而当真正的恐怖来袭,死亡临近的时候,拉贝也终于做出了他的一生中最为光辉的选择,他留下来,以自己的独特的身份保护那些面对屠杀的中国人。这里的细节异常逼真的同时,又有一种时刻紧绷的内在的张力。生和死,爱与恨、高尚与卑下在一个惨绝人寰的绝境和死城中被展现的得异常真实又异常有力。

拉贝见证了残酷的屠杀,也主导了拯救的行动,直到自己面对日军的枪口。在这里拉贝其实用他的眼睛看到了中国人的无辜和不幸,看到了日本军队的人性的泯灭。这一切也让拉贝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拉贝的视角其实是至关重要的,它凸显了在这样的实力悬殊的战争中试图摧毁中国和中国人生存意志的凶残。中国所承担的痛苦不仅仅是中国人的,而且是人类共同的痛苦。拉贝的崇高在于,他不是一个仅仅试图让自己逃避痛苦而明哲保身的人,而是一个在异常的严峻的条件下无畏地捍卫人类的尊严和生命的大勇者。拉贝在选择面前义无反顾。他的一切弱点都在这样的行动中得到的超越和升华。拉贝在这里见证的是不仅仅是两个民族之间的战争,而是人性和反人性,善良与凶残的对比。这样的对比其实正好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在中国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中所具有的正义性。在拉贝这样一个来自外部的视角中,中国其实在这个严峻的生死关头,是人类的正义和尊严的象征。战争也由于这样的历史而有了正义和非正义的终极的区别。

在我看来,电影《拉贝日记》的最重要的启示,其实是表现了在一位关怀人类的生命和尊严的外国人的行动和观察之中,中国在受难。而拉贝和他的同道没有逃避,而是以承担的勇气和博大的胸怀和受难的中国在一起。他提供了一个人类伦理的高度,也提供了一个精神和价值的高度。当拉贝在中国人的感谢的呼喊中离开南京的时候,我们知道,中国民族的感恩的心和不灭的生生不息的力量。而从《拉贝日记》的电影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人在二十世纪的历史上是纯洁的和无罪的,中国承受了人类的痛苦和创伤,却从来没有侵略他人和奴役他人。在现代的历史上,中国人是承担了巨大的历史的痛苦的民族,也是最坚定地捍卫自己的文化的连续性的民族。这其实让我们今天可以更加坦诚和自信地面对世界,也才能够更好地面对今天的世界。在二十世纪的历史中,正是由于中国的伤痛太过沉重,我们往往不愿意揭开历史的伤口,但正是由于这个“新新中国”的崛起,我们才有了正面面对那些惨痛记忆的机会。我们才更有勇气直面残酷的过去,以伤悼的哀痛和博大的胸怀去探究历史,追问当下。那些惨痛的记忆当然需要我们永远铭记,但也需要以最真诚的中国的关切去面对那些我们应该记住的为了中国和人类保存了二十万生命的人。电影《拉贝日记》值得中国人凝神观看,我们需要感谢拉贝,让我们感受了生命本身超越种族和群体差异的更高的感情,也让我们知道人类的共同的价值足以让我们获得更大的力量。

拉贝不朽,从苦难中走出的中国今天会了解和记住你。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