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贾君鹏”凸显网络的复杂性

张颐武

 

一个题目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并无内容的帖子突然不可思议地走红网络,成为一时的流行时尚,大量与此有关的各种炒作在网络之中传播,有人认为是互联网上一次狂欢。而这一狂欢也在纸媒中被广泛地报道,一时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

这个并无内容、平淡无奇的帖子的流行当然不宜过度阐释,上贴者也未必有多大的深意,但它毕竟还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也不应该视而不见。一方面社会不必对此过度引申和发挥,但另一方面它所投射的一些现象和潮流也不应轻易忽略。这个帖子所写下的内容其实是我们大家青少年时代都熟悉的情况。当年在街上玩的青少年,现在往往都进入了网吧之中,不少人都迷恋游戏。这样的“回家吃饭”的呼唤对于少年人是现实的存在,对于青年人则是刚刚过去的少年时代的常态。这个出现在网络游戏贴吧里的帖子其实也最好地体现出在网上活跃的人主要是青少年。这个一再被统计和人们的感受所印证的事实在这个简短的、好像并无用意的帖子里被凸显得淋漓尽致。

当然,现在上网的人各个年龄层次都非常普遍,但对于网络生活依赖性最强,整天泡在网上,一面交友、购物和玩游戏,一面发帖子发表对于社会和公共生活的各种议论的人依然是青少年为中心的。我们可以在各地的网吧里看到无数这样的青少年,他们经常在网吧里呼朋唤友,玩游戏,看视频,在游戏之余看看新闻和发发帖子,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发表集激烈的意见。今天各地的网吧价格都相当低廉,在那里“泡着”其实是非常容易的。我们所常常看到的所谓“网瘾”的报道,其实就是这样的情况的极端化。对于一般人来说网络生活仅仅是一种虚拟的生活或者工作和学习的手段,而对于许多青少年来说,网络生活几乎就是他们生活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部分。

因此,这个帖子出现于游戏的贴吧中并被突然地放大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就不是一件完全偶然的事情。这个看起来异常平淡无奇的帖子的走红有其自身的两面性,可以看出青少年心态的微妙和复杂,正所谓“语出双关,文蕴两意”。这个充满了日常生活的趣味的妈妈的召唤,其实开启了两种不同的回答的可能性。而这两种回答其实都在青少年的感情和意识中存在:一方面,这里有一种对于亲情的渴望,毕竟青少年还是对于家庭充满了依赖感的,因为家庭既意味着一种经济的支持,也意味着感情和精神的寄托和依靠。妈妈的召唤依然是日常生活的一种重要的支撑,也其实是青少年人生的最后的依靠。另一方面,它也包含着对于这样的一种召唤的青春期的逆反心态的意味,对于成年人的管束和要求的未必满意和认同的感觉也在此表现的相当清晰。这里其实既有一种对于关爱和支持的感情上的渴望和需要,又有一种对于要求和指导的嘲讽和戏谑。这样的微妙的情感造成了这个帖子的迅速的流行。在网上热炒“贾君鹏”的诸多跟帖中,这样的心态其实显露的淋漓尽致。

这样的分析当然也有过度的可能,但无疑这个帖子和此后的诸多跟帖都显示了青少年文化的躁动的心态和对于成人世界的复杂的情绪和感觉。虽然看起来朦胧,但其实也还是有其清晰而明确的呈现的。而这其实也集中体现了由青少年主导的网络文化的现实的复杂性。

青少年涉世未深,尚未成熟,对于世态人心的把握还并无充分的能力,其实依赖成年人的心态是非常强烈的,如近年来多有报道和研究的“啃老族”的出现,就是当下不少青年难以自立而像少年一样依赖家长生活的实例。但青少年又往往相当自信和相当自负,对于长辈的开导和要求也往往有逆反心理,往往愿意在自己的青少年的文化中寻求生活的支持和形成认同感。而网络正是这种认同感的重要的资源,虚拟生活往往会让青少年的认同得到前所未有的放大,过去仅仅能够在现实的同学和朋友的关系网络中获得的支持,现在会在网上获得放大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支持。而网络也可以将青少年的意见和看法迅速的“公共化”,成年人当然也会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但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的意见往往并不受到重视,对于网络生活的依赖更为强烈,他们也更熟悉以网络的方式发表意见,引起关注,促进纸媒等的快速跟进。网络的匿名的特性,使得青少年的看法和意见往往会变成“民意”,甚至被认为是“主流民意”。他们的看法所受到的重视和关切其实是前所未有的,他们对于公共政策和社会舆论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这当然对于社会倾听青少年的声音,对于通过网络进行舆论监督,揭露社会的不良现象等都有积极意义。但由于青少年的不成熟和对于社会的理解的相对片面,其意见其实也不可能就是“民意”的全部,其对于社会的很多看法和猜测也带有青少年文化的特点,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偏颇和局限,为网络的舆论带来难以避免的问题,而匿名所带来的往往不需要个人负责的随意性也会产生难以意料的效果。“贾君鹏”的突如其来的轰动其实正是网络文化的青少年的影响力的集中体现。

因此,我们在关切网络言论的社会作用时,一方面要对于它的积极的效应有充分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它的复杂的影响。既要看到网络文化所表现的青少年文化的活力和对于社会关切的积极性,也要看到其非理性和情绪化的一面所带来的复杂的效应和局限性。实事求是地、客观的地分析和评估网络舆论的影响,在重视其反映的民意的一个特定的方面的同时,也正视它所代表的社会面的特定的限度,既不忽视其作用,也不夸大其代表性。理性、客观地对其加以认识和理解。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