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面对人性和传播的复杂性

张颐武

 

最近,关于张悟本的伪造经历和夸大疗效宣传的事件和一些电视台推出的征婚交友节目引发的广泛的争议都成了社会瞩目的焦点话题,人们都对这两个焦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里所涉及的当然也有诸多社会问题,也受到了关注,但其实其中更多地反映出人性的复杂性和当下媒体传播所面临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

实际上,诸如张悟本式的所谓“神医”并不是今天才有,也不会就此绝迹。在二十世纪前半叶诸如巫婆神汉就一直流行。六七十年代就有过诸如打鸡血、甩手操和红茶菌等非常规的疗法,八十年代就出现过气功热,不久之前也有过宣传红薯治病的林光常等等。在西方这种所谓“神医”也时常出现。

有些人认为张悟本的出现说明正规的医疗体系价格太贵,大家无法承受造成的,这当然也可能是一个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说法。但“悟本堂”的挂号费高达两千元,远远高于任何正规的医疗机构。同时这种“神医”现象在历史上不断出现,和当时的医疗状况的关联并不明显,足见问题还不能这样简单化地思考。

其实,现代医学的效果从来也没有像今天一样明显,但问题是现代医学是对于人的生理病痛的治疗,对于人的心理感受并不关切。到了医院往往是医生公事公办,对于病人缺少关怀,仅仅是通过化验检查等程序处理,对病人的心理感受缺少关注。而张悟本式的人物往往能说会道,善于表达,精于“忽悠”,他选择的是一些并不紧迫的疑难杂症,用一些简单易行的疗法。同时。以一种极为肯定的陈述让人信服,不像医生的陈述都留有余地和后手。而通过电视这样的大众传播的途径更是极大地放大他对于人们的心理的影响。因此,张悟本等人的策略正是利用了大众的集体无意识的复杂性,用夸大的生理学的效应来给予我们心理学方面的影响。

而电视征婚交友的节目虽然性质和张悟本之流有差异,但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利用了人们的人性的复杂性。这次出现的征婚节目热是在这类节目已经经历了十年的沉寂之后出现的。这次出现的状况将极强的娱乐性和表演性推到了前台。而尤其以一些女嘉宾的脱轨的“拜金”的言论制造耸动性的效果,一些女嘉宾也成了媒体和网络高度关注的对象。这样的节目其实也是利用了社会的公开和主流的价值观和一些人私领域里的非公开的和非主流的价值观之间的矛盾。有人认为这是贫富差异加大造成的,当然也可以参考,但也多少有些简单化。这种矛盾在任何社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计划经济时代常被人们认为是思想比较单纯的时期,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的文学和社会中,批判关于婚姻爱情的物质化的追求一直是重要的主题,足见社会上也确实普遍存在这样的价值观。但这些节目将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观念展现出来,确实对于公众的承受力形成了触碰。这些节目也是通过大众传播的平台同时通过网络的效应来扩大影响,形成了相当大的社会争议。

由这两个焦点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启示:

首先,我们对于一些浮现在社会上的焦点,既要看到和具体社会现实的联系,也要看到一些负面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人性本身的复杂性。过度简单化、直线化地寻找社会原因,往往会并不准确,也造成某种误导。好像一旦社会出现一些“怪现状”就不得了,有些现象的存在既是某些社会问题的反映,也是人性的一些负面因素的反映。既要看到解决社会问题对于消除一些怪现状的作用,也要看到问题的持续性和长期性,看到人性的复杂性使得一些问题可能还会不断地出现,并不能依赖一种直线式的思维一厢情愿地马上消除。我们既要做短期的、坚决的努力,也需要长期的,坚韧的努力。既要避免忽视问题所反映的社会的问题,也要避免一惊一乍,过度紧张,对于问题缺乏理性的认知和判断。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媒体在今天的巨大的影响所产生的效应往往有其复杂性。过去只是通过口耳相传来传播的一些反科学的说法或者和社会的一般价值相冲突的观念,现在一旦通过媒体的大平台来传播,其效应可能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想。因此媒体的自律和加强监管是必要的。这就需要一方面媒体自身对于伦理准则的尊重,也需要公众和各方面的监督。当然媒体的公众传播也为我们揭破诸如张悟本的“神话”和批评诸如关于“拜金”的不适当的言论提供了平台。这其实也反映了当下媒体社会在一些消极因素之外的积极的因素。其实这些节目都有其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的周期性,对于这样的一些媒体规律的理性认识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善用媒体。

总之,客观面对人性和传播的复杂性,对于我们理性应对问题会有所帮助。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