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海宝一代”与志愿精神

张颐武

 

     人们都会看到,自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的“80后”的状况就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的关注。而在十多年以后的今天,“80后”已经在二十到三十岁的年龄段,“90后”也将近二十岁,开始上大学和进入职场。“80后”和“90后”的崛起已经是一个现实的状况。如果说,十多年前对于“80后”的讨论还是对于“青少年”的状况的关注,那么在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已经是中国社会的新的主要的劳动力的改变,也是中国社会的整个结构发生的深刻的变化的一个象征和标志。

人们常常用“鸟巢一代”来描述“80后”,这一是因为奥运会的年轻的志愿者是整个奥运会的最具象征意义的标志,他们的开朗、自信和服务的精神已经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也让中国的年轻的“80后”有了一个新的平台展示自己的形象。他们的乐观的心情和国际观,他们的自信和努力都展现在他们对于社会的这种积极的参与之中,都让三十年来中国发展所打造的“中国梦”有了新的内涵。而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则开始出现了更多的“90后”,我们可以看到新的“海宝一代”的“90后”的年轻人也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展示他们自己的形象。可以说,他们是和三十年来中国崛起的进程一起成长的人。

应该说,从“80后”引人瞩目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对于中国新的青年一代的探讨和认识的努力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焦点。他们是从小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第一代人,他们也是中国的独生子女,生长在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时代,从未经历过过去的匮乏和压抑的时代,是在中国内部的市场化和深刻地卷入全球化的过程之中长大成人,他们的状况会对中国的未来产生深刻的影响。当时人们是通过一些少年作者的如郭敬明等的写作了解“80后”的,他们所表现的重视自我感受和消费体验的特征,所展现的具有的个体的想象力等都让我们有了深刻的印象。而他们对于消费趋势和社会走向的影响也引起了公众的瞩目,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年轻人在互联网生活中的巨大的影响力和对于整个社会舆论影响都始终是关注的焦点。

正是由于“80后”“90后”的生长环境和社会状况的变化,他们往往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他们重视个体的感受重于重视社会的要求;二是他们重视消费和分配重于重视生产和积累;三是他们重视人类的共同问题重于重视自己社会的具体条件。人们往往认为这造成了他们和前几代人之间的差异性:这有积极的一面,他们的国际观强,教养更全面因而视野更开阔,同时对于幸福感的追求更强烈,对于生活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理想性。但也有其消极的一面,他们更脆弱,更敏感,更缺少抗压性和承受力,缺少对竞争的适应和力争上游的勇气和力量,往往对于社会要求多,对于自己要求少。因此对于他们的状况的探讨一直是社会的焦点,对于他们的现状的分歧的意见也成为社会争论的重要的议题。但从汶川地震“80后”的志愿者所展现的志愿精神中的那种关切他人,参与社会的重大事务的热情,对于人类的共同的关怀的真挚的感情,都让人们感动。“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的最好的名片”的表述一直是北京奥运会留给历史的 重要的亮点,也是中国的新的乐观精神的“中国梦‘的新的展现,其实也意味着“80后”的年轻人具有的未来中国的新的可能性被更充分地让世界了解。

上海“世博会”的年轻的志愿者让在2008年所展现的志愿精神被延伸和深化了。我在世博园和上海的许多地方看到了”90后“开始在这里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展现了他们的热情和努力,也展现了他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这可以说是为上海世博会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添加了一个来自“90后”新的侧面。中国在近三十年的历史中经历了人类历史上少见的高速的发展,在其中的城市化的进程也是波澜壮阔的。这当然成功地让千千万万人获得了机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向更美好的生活,但也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上海世博会所展现的城市的新的可能性对于我们所有人都有启迪作用。而这些“90后”的志愿者所展现的精神其实是说明了中国对于美好未来的追求,他们在这个大平台上得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其实也得到了向世界学习的机会。他们的努力正是世博会和中国的未来所需要的。我们能够相信,他们可以将他们的优势和特点更好地发挥,从而超越他们的局限和问题,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他们也在让我们看到从”鸟巢一代“到”海宝一代“,中国的未来依然是大有希望的,中国的年轻人会用不一样的方式让中国的发展能够在新的平台上展开,也能够以不一样的方式让”中国梦“得以延续和发展。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