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大笑江湖》喻示消费趋向转变

张颐武

 

在这个岁末,一批“大片”的出现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如《赵氏孤儿》《让子弹飞》和《非诚勿扰2》都是被看好的由大导演和大明星出场的作品,它们似乎是这个“贺岁档”的主力。但一部由赵本山和小沈阳领衔主演并和一些香港电影明星合作,由当年在台湾电影兴盛时期具有很大票房号召力的朱延平担纲导演,由当年的网络作家,后来曾经创作过《武林外传》的宁财神编剧的电影《大笑江湖》也创造了引人瞩目的佳绩,已经突破了二亿的票房。虽在网络中的期望值和评价都和那些大导演的大制作相当逊色和黯淡,但它和《赵氏孤儿》同场竞技,居然创造了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异军突起。这一成绩也确实出乎许多人的预料。因为赵本山曾经多次涉足电影,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曾经自己领衔制作电影,也曾经和张艺谋合作过《幸福时光》但都不尽如人意。而在赵本山这些年的大红大紫的经历中,电视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电影一直不是他关注的重点,也没有创造过引人瞩目的成绩。这次的票房成功,无疑显示了赵本山在这一方面的新的开拓和新的可能性的展开,而他和香港台湾电影人的深度的合作,说明赵本山的对于中国内地多数观众的把握能力和港台电影人纯熟的商业电影的经验的结合可以创造出和近年来形成的“大片”传统相抗衡的新的电影的可能性,而这其实也喻示了中国电影发展的某些新的趋向和可能性。

我们可以看到这次《大笑江湖》的票房的成功其实是自2002年《英雄》所开始的“大片”的路向的一次重大的转移,一个新的人群,我们原来在电影领域中所忽视的“沉默的大多数”开始显示自己的影响力。这一新的路向是由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开始,到今天的《大笑江湖》已经显示出其所具有的巨大的影响力。中国电影从2002年“大片”开始的成功之路的基本的方向始终是瞄准了中国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级大都会中以白领为中心的“高端”观众群的,他们既是电影票房的主要支持者,又是电影口碑和评价的创造者。因为那些年票价提高很快,而欣赏电影的习惯并未完全普及,而二三线城市和县级市也缺少电影院的设施,因此这些年来中国电影的繁荣所依赖的主流观众就是以大都会、高收入和较年轻为特征的人群,他们充分显示出在这一方面的具有支配性的影响力,而他们也是互联网上的意见的主流,支配了电影所具有的口碑的效果。这种以都会中等收入者中的年轻人的趣味为中心的定位,就要求有适应大都会的时尚趣味和流行风范的一套固定模式,如冯小刚的喜剧所具有的明显的都会气质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他的早期的“贺岁片”实际上也是以北京为中心最早开始整合这批观众的消费能力的努力。而“大片”所拥有的视觉奇观效果和传奇效应也都是以他们的趣味为中心构成的。另一方面,他们的趣味往往和国际的流行趋向保持相当程度的一致性,适应他们的趣味也往往是适应他们的趣味。他们往往是通过中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通过“看碟”形成了自己和国际性的趣味的一致性,因此这也就是“大片”在开创阶段需要兼顾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所必须的。因此,中国“大片”在这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总是以这些观众的口味为中心的,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往往决定了一个电影的票房的成败。又因此赵本山在“春晚”所形成的巨大的,几乎无远弗届的影响力对于这样的特定人群往往并无吸引力。赵本山虽然渡对于一般公众有巨大的影响力,但在对于大都会、较年轻的中等收入者却并无巨大影响,反而往往受到负面的评价,而像香港或台湾的搞笑的电影传统也受到这些观众的轻视,被视为过时之物。因此他在电影方面的困顿就不是偶然的。

但现在看来,情况正在起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中国的电影人口开始了爆炸性增长。一方面是二三线乃至于县城的电影设施在快速增长,二三线城市的新崛起的中等收入者开始成为电影观众。这从一年前的《三枪拍案惊奇》的口碑和票房的反差中就可以看到。当时《三枪》受到互联网和纸媒的舆论的一致抨击,却创出了很好的票房。同时城市中较低收入和年龄较大的人群也开始进入电影院。中国电影面临了新的观众带来的结构性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中心就是二三线城市和县城的观众以及大都市中的较低收入和年龄较大的人群的进入。他们对于电影并不熟悉,因此赵本山和小沈阳所具有的影响力对于他们就很有作用,而港台电影的制作经验和商业化的运作能力也提供了整合这些观众的新的可能性。

《大话江湖》的成功绝非偶然,它是一个新的、原来被忽略的“沉默的大多数”的观众深度进入电影生活的新的标识,一种适应他们的趣味和要求的电影正在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电影潮流。这是中国电影在近些年从未高度关切的观众的进入,他们的进入必然带来新的机会和新的问题。它可能让中国电影的生态发生变化,一种以原有“大片”为中心的模式和一种以新的二三线城市和原来不是电影观众的人的涌入会让电影出现更为复杂的形态,这可能会带来更多具有世俗性,具有内地特点的电影。这些变化将会在放大中国电影的市场的同时带来新的机会和挑战。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