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电视的“临界点”:电视文化的三大趋势

张颐武

 

2010年的中国电视其实面临着深刻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电视文化当然仍然全面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其状况却和前些年有了相当的差异。这些深刻的变化可以说既会影响电视业的基本生态,也会影响到公众的日常生活,这些新的变化其实虽然是既往的趋势的一种必然发展,但又是一个新的潮流的起点和开端。值得我们认真关切。在这里,有三个趋势值得关切。

首先,娱乐仍然是电视文化的主要潮流。这一点在2010年仍然得到了印证。在这里一种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娱乐节目开始成为主流。如《非诚勿扰》和《中国达人秀》的轰动或“旭日阳刚”的成功,其实都说明娱乐文化现在的“草根化”的倾向已经越来越明显。普通人在娱乐文化中用各种方式出头展现自己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大。这些节目都是让普通人在其中展现自己的性格和风采为中心,以人物的个体生命的经历为线索,在娱乐的背后都有个人的“故事”蕴含其中。娱乐和叙事越来越溶为一体。2005年“超女”时代的造星的功能和超级偶像的打造已经不是重点,也不再有成功的范例。这使得娱乐文化更注重和日常生活与人们的幸福感的追求相适应,同时也注重和普通人的关联。普通人越来越倾向于在电视中看到和自己相似的人的表现,而不是超级明星的表现,越来越成为娱乐业的潮流。这当然不是说明星不重要了,而是说他们对电视节目的影响力和支配力减弱了。而明星的支配力则表现在电视剧领域中。中国电视剧这些年一直走势强劲,诸如“谍战”“家庭伦理”等类型都已经成为庞大的“类型群”。它们占据了电视收视的极为重要的份额,它们的渗透力极广,影响巨大。这说明娱乐在全球电视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是具有规律性的,在各个不同的文化之中,电视的娱乐功能都是占据着中心地位的。电视台如果不能在娱乐方面有所突破,就难有起色。当然,避免过于庸俗和低级的趣味,也是社会正在努力的目标。

其次,青少年观众的影响力开始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过去,人们都认为电视的观众一直是年龄偏大的人。他们对于电视的忠诚度最高,对于收视的影响力最大。现在看来,80后、90后年轻人的影响一直在扩大,这种扩大在2010年已经达到了高潮,湖南、浙江、江苏等卫视的影响力实际上都来自青少年观众的介入。可以说,这些卫视虽然也有传统的观众,但年轻观众的“增量”才是它们实现增长的关键因素。如电视剧的新类型如《宫》这样的穿越剧,《杜拉拉升职记》这类的职场剧等,既是传统的偶像剧的延伸,也是它的扩展。这种扩展正是一方面电视的传统的“黄金时间”段,如晚8点档仍然是主流观众的天下,而像晚间10点以后的原来不受重视的时间现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要看到,青年人的购买力和消费意愿远远高于中年以上的人群,他们是广告主过关注的对象。在中国这样的电视环境之下,这一点实际上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电视广告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着眼于青少年的,因此从节目形态到编排都受到年轻人的影响。这一转变会长远地在电视领域中发挥作用。

第三,网络和电视的互动趋于更加紧密。这一方面体现在现在通过网络视频观看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人群日益扩大。年轻人在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视频网站观看电视节目的,而且这种趋势有增无减。这种观众的“转移”不是传统电视衰微,而是观看方式的巨大转变。同时,网络里的公共议题也来源于电视,受到电视的影响。而网络业对电视发挥重要的影响,网络中的议论、评价和聚焦都会对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口碑有重大的影响;网络的语言和文化潮流随着年轻人的影响而对电视施加影响。现在电视台开始面临当年纸质媒体所遇到的两难的选择。不在网上发挥影响,则影响小,但网络的盈利模式的尚未清晰又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营收。网络化会是一个大趋势,中国的电视生活不复只有电视机来决定了。它的接受终端变成了电脑、IPAD或手机。这样的新媒体和电视的互动将会形成电视文化的巨大的改变。一面是小众的节目在这里找到了机会,另一面是国际或全球华语世界的电视文化越来越在网络的平台上为中国观众所了解。

总之,在2010年这些趋势导致了电视文化的深刻的改变。电视越来越具有新的形态和表现。这些都会长久地存在于我们的文化生活之中。它依然是我们的主流媒体,但其形象和运作都会有全新的展开。今天我们正在这个临界点上进行选择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