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最重三节:春节、端午、中秋。端午是农历五月五日,所以又叫“重五”。它的来源,纪念屈原一说最为流行,也有说纪念伍子胥的,都是民间的约定俗成。农历五月夏季来临,各种毒虫等都出来了,所以有驱五毒之说。吃粽子,赛龙舟,驱五毒,饮雄黄酒驱恶避邪,这都是在过炎热的夏天了。这个节正好可以是进入夏天的标志。
 
端午其实来源很古,是夏季来临,驱邪避邪的节日,后来变成了和屈原有关的节日,从此,粽子龙舟等等都和屈原有关了,都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所以民国时就有人说这是中国的“诗人节”。闻一多先生一直对端午很有情怀,他认为端午的来历远比屈原为早,认为是龙的节日,因为赛龙舟和吃粽子都是和龙相关的事情。赛龙舟是祭龙,而粽子也是投入水中为龙所得。而诸如端午“五彩丝缠臂”等风俗,更是为了使得自己“以像龙子”。这些使得闻先生推断“端午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端午作为夏天祛除疾病瘟疫的节日,应该也是和龙有关吧。龙的形象其实有多面的,一面可以是祥瑞,一面也是所谓恶龙,和并不吉利的事情有关。祈福求福,驱邪避邪,就是这一天的主题。
 
当然端午就是有诗意的。它和屈原相连,就是和诗相连。屈原的坎坷命运,悲剧结局,不朽的诗篇,都能激起人无尽的感慨。唐人文秀仅仅以这首端午诗名世,但这诗确实感慨很深,不是应景:“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读屈子感怀无限。人们无法扭转时间的旅程,但可以用祭奠铭刻生命的痕迹。唐人殷尧藩的《端午日》借端午发人生的感慨,很有意味:”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这是对时间和生命的感慨。没有人能抗拒时间的力量,青春时丰富的情感,老来化作无尽感慨。坦然面对,在历史里尽微末的责任。时间无限,人生有限;历史无穷,记忆有穷。我们也只能看的通透些,然后感受节日的丰富。
 
端午的驱邪避邪的作用,人们也非常重视。夏天来了,就容易有传染病,毒虫也出来了。就需要防病治病。同时也可以享受当时当景的新果新蔬。周作人有诗说端午:“端午须当吃五黄,枇杷石首得新尝。黄瓜好配黄梅子,更有雄黄烧酒香。”所谓五黄,指的是枇杷,石首(就是黄花鱼)、黄瓜、黄梅和雄黄酒。里面都有黄。五黄就是吉祥的象征了。
 
端午还有其生活中美好舒展的一面,给我们的人生欣悦。龙舟竞渡,就是中国人的好运动,也是生命的高扬。如宋人黄公绍的《端午竞渡棹歌》,有十首,讲龙舟竞渡,很有味道:“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棹如飞,棹如飞,水中万鼓起潜螭。最是玉莲堂上好,跃来夺锦看吴儿。”这种竞渡的快乐正是人生飞扬舒展的时刻,其实也是节日的应有之义。宋人陈与义《临江仙》有境界:“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南宋赵长卿《醉落魄》写端午:“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 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 这些都说了这个节目的美好和诗意。
 
这几年有说端午不能祝快乐的,说这么祝不合适。有位不知其来历出处的非遗专家,说不能说端午快乐,只能安康,结果成了网络里流行的帖子。这位专家之说并无依据。古人说端午快乐的例子就摆在眼前。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诗的序,在端午”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快乐在端午,连诗圣杜甫都有诗吟诵皇帝端午赐衣的快乐。晏殊端午诗”一一雕盘分楚粽,重重团扇画秦娥;宫闱百福逢嘉序,万户千门喜气多。“这才是真正的古人祝大家端午快乐。其实端午和清明不太一样。虽然纪念屈原,但也有祛病祝吉祥,让大家快乐的意义。有一歌谣说得好:“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有什么不能快乐的。乐观和开朗,也是这个节日的应有之义。无须太拘泥。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