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最近,中国游客在泰国吃自助餐时抢吃虾的事情,视频上网之后引发了热议。尽管对事情的经过和原委还存在不少争议,但这些游客蜂拥抢虾的形象不得体、不适当还是相当明显的。这种吃相又触动了媒体和公众的神经,成了最近以来关于中国游客在海外的行为举止的频发的争议的又一章。这个问题最近这些年一直是媒体和公众的热点,无论在哪里有中国游客出现类似的不得体和不适当的情况,都会引发一轮的讨论,可谓是热点不断,议论迭出。但这些讨论中有一个矛盾的现象,所有人都对这样的状况痛心疾首,对于在国外国内的不文明的行为都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愤怒,但问题却依然存在,难以消除。中国社会对此有高度的共识,人们当然都明白这些行为的不当,但这一问题屡屡出现似乎依然难以遏制。这还是凸显了情况的复杂和微妙。其实还是有值得深思的一面。这个吃相难看的事情当然可能有一些复杂的因素,但无论如何,这样的行为让国人产生这样的感觉还是有其触动大家的敏感性的一面。这一方面当然有过去匮乏时代的记忆的影子,另一方面也有人性中贪小便宜、在免费时就放纵自己的因素。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吃自助餐这样的情况常有,记得当年著名的电视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中就有这样的场景的展现。

从更广一点的角度说,吃自助的事引发的焦虑其实不奇怪。凡是经济高速发展,开始迅速变得富裕的社会中人,到外国旅游,常常形象不佳。炫富、声音大、不看场合、不按当地的习俗规矩做事等等常会受到其他社会的人们的负面的评价。也让自己的社会感到相当焦虑。而在这其中,吃相难看就是最焦虑的所在,常让知识人觉得不堪和丢脸,也让整个社会受到某种冲击。

应该说,这是中等收入群体急剧扩大,整个社会从匮乏快速走向丰裕时的常态,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旅游快速扩大,就会让很多修养不足和过去匮乏的影子暴露在人们面前。有些行为在一些地方不以为怪,在另一些地方就不可接受;有些问题明明谁都知道不适当,但到了现场依然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刚崛起时其实也遇到这样的现象。马克吐温写游轮上美国人吃相不堪,欧洲人高雅,对巴黎也崇拜无比,自己自惭形秽。大批美国作家知识分子,从亨利·詹姆斯到海明威等等都到欧洲寻找精神归宿,很蔑视美国人表现出的一些粗俗的行为。当时美国发展已经比肩甚至超过欧洲,自卑仍在。美国是二战之中和其后真成了世界霸主,自信大涨,欧洲人都被美国化了,无奈接受了不少美国习惯。这大概用了五十年。

日本游客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涌入欧洲的时候,也曾经受到过很多诟病和非议。八十年代韩国和中国台湾的游客在欧美也遭遇过这样的批评,也引发了本地社会的相当激烈的反应。如当时被认为有相当的国际经验的三毛就对台湾游客的举止提出过很尖锐刻薄的批评。这个过程几乎都会出现。

可以说,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我们在讨论中常会混淆。一是暴露的素质问题,这些问题在哪里都是不得体不适当的。社会显然需要提升自身的文明水平,对于一些不得体的举止等多反思,让一般国民注意到这些问题。这是无可争议的。这次的吃自助的行为,无论如何都是不得体不适当的,对其进行批评也是合理的。这也是社会进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其改变往往也需要更长时间的努力,需要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提升。二是一些情况属于文化差异和习惯的差异。如中国人吃饭的社交功能较强,相互交流的时候声音较大,这未必能够简单地视为陋习。在一些方面让双方的社会都得到改变,在互相适应和学习中相互理解也是问题的另外一个侧面。这些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其实也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

事实证明,在一些国家发展的新的阶段,这些问题从两面被消除了。一面一些文明程度不高的问题,在进一步发展中素质得到提高,问题就相对少了。另一面一些文化差异和风俗习惯不同的问题,弱势的一方通过自身实力的增强,通过相互沟通和自身影响力的扩大大也会逐渐为人们理解。分清这两个层面的问题,避免无谓的争议和过度的焦虑,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这种情况对于正在急剧发展中的社会来说,一方面应该对于不文明的行为予以批评,希望外出的国人自律。另一方面也要多普及国际知识,让人们对于文化差异有更多的体认。一方面认识到改变暴露的问题的紧迫性,促进素质的快速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有一些耐心,并不简单地希望一蹴而就,让问题在一个晚上消失,需要扎扎实实的长期努力。一面需要让国民提高水平,在普遍的文明程度上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需要不同文化的包容和理解。在如何通过不断的努力提高国民素质和文明水准方面,新加坡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值得我们参照。

 
话题:



0

推荐

张颐武

张颐武

72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近年来,张颐武一直专注于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化作出了丰富而重要的阐述。主要理论专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大众阅读出版物有《思想的踪迹》、《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文章